正文 基於市場營銷視角下《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成功原因探討(1 / 2)

基於市場營銷視角下《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成功原因探討

經濟研究

作者:靳超宇

【摘要】《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究其成功原因主要是電影題材完全符合消費者需求、目標群體定位準確、根據市場環境確定電影檔期、多渠道整合營銷和使用多種營銷手段。

【關鍵詞】《致青春》電影市場營銷

最近《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下簡稱《致青春》)成了熱門的關鍵詞,自從上映之日起便不斷刷新國產品的各項記錄。4月26日上映第一天,全國票房高達4650萬,創下2D華語片有史以來的最快賣座紀錄,上映第三天票房已輕鬆過億,最終以7.15億的高票房收尾,受到全國影迷的狂熱追捧,取得票房的勝利。是什麼營銷策略讓這部成本不高的電影會收獲如此大的成功呢?筆者將就《致青春》如何用營銷製勝大市場與讀者進行相關探討。

一、電影題材完全符合消費者需求

由於電影的藝術性在一些人看來不被認可,所以藝術家們更加關注的是電影藝術的表現,而忽略了電影的商品性,在中國,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原因是,我國電影的發展是在計劃經濟體製下發展起來的,所以,很多電影在創作之前,都不會進行市場調查,不知道消費者的需求口味,最後導致票房的失敗。

電影的商品屬性就要求電影製作者就要在電影製作初期考慮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緊抓消費者的口味。青春是電影中的好題材,可以成為一種電影類型,每個人都願意回顧青春,每個人都願意總結青春,所以這類題材非常有挖掘的潛力。《致青春》就是抓住永遠不會過時的青春主題,以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為主角,通過糾結的幾段愛情故事與時境變化,讓人緬懷青春,這種青春緬懷是快樂而陽光的,它會帶給人惆悵,而更重要的,是提醒觀眾,那段注定逝去的歲月是多麼可愛,讓人為曾經擁有過這段苦樂年華而驕傲。

二、目標群體定位準確

一部電影要想取得高票房收入,就必須在電影準備階段,確定目標消費群體,對目標群體的需求進行測定分析,找到觀眾的興趣點,再根據興趣點進行劇本的創作,如此,在對目標市場品味等了解基礎上進行的創作,定會為可觀的票房奠定一定基礎。

《致青春》早在劇本創意階段,就針對觀眾興趣點進行了嚴密的論證,根據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70後、80後、90後觀眾占電影觀眾的81%。而她把70後、80後最喜歡看到的東西放到電影中,而營銷精準,做到了藝術和市場兼顧。

三、根據市場環境確定電影檔期

電影檔期的確定是電影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檔期的確定也是根據電影的內容和市場環境決定的。“很多國產影片由於缺乏檔期意識,往往是拍攝完成後才去尋找合適的檔期,這樣做的後果要麼是為了迎合檔期倉促上映,市場得不到必要的市場預熱;要麼就是影片內容與檔期性質脫節,需要尋找的目標觀眾群不會在放映的檔期中出現,最後都會因為選擇了不妥當的檔期而票房不佳。”

《致青春》將上映時間定在4月26日,此時是大學生即將畢業的時候,這個時候最適合推《致青春》,馬上要離開校園了,對《致青春》所傳遞的情緒感同身受,這個時間點論文壓力不大,這時三五個學生一起去看個《致青春》剛好。當然還趕上了五一次假期,也可大量吸引那些出不了遠門的剛畢業沒幾年的年輕白領。而這個檔期除了有一些國外大片,基本沒有什麼有競爭力的國產電影與之相爭,所以保持了很高的排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