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SWOT分析的吉利汽車公司發展戰略研究
經濟研究
作者:鄧寧嬌
【摘要】本文通過對吉利公司內外部環境分析,總結出企業現階段麵臨的機會、威脅、優勢和劣勢這四大競爭要素,進而進行SWOT組合分析,依此提出公司發展戰略。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為吉利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SWOT分析公司戰略吉利汽車公司
一、公司概況
吉利公司是中國汽車行業十強企業,始建於1986年,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方麵取得輝煌業績。1997年進入轎車領域以來,憑借靈活的經營機製和持續的自主創新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被評為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和“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
二、公司戰略SWOT分析
(一)外部環境分析
(1)宏觀環境分析一般使用PEST模型分析法。政治:國家新政策支持和鼓勵國內汽車生產企業自主開發產品,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符合要求的相關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同時各地政府對於汽車行業的地域保護現象十分嚴重。經濟:近年來歐美經濟衰退和巨額歐債危機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產生下行風險,外貿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科技:隨著各種新材料的應用,各種新型電子設備的發展,未來的汽車行業一定會眾彩紛呈。社會文化:2011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達2.3億人;收入增加帶來消費增加,汽車定製時代可能降臨;但交通設施的匹配程度對汽車產業發展有一定的製約。
(2)微觀環境分析通常采用波特的五力模型。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力:本文認為目前吉利公司在業內主要競爭者是中低端汽車企業奇瑞和比亞迪。比亞迪在電動車方麵具有優勢,近年又相繼推出新能源環保汽車作為競爭點。奇瑞采用精耕技術,打造技術型企業。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國內外資及合資汽車企業的核心技術、重要機器零部件大多源自進口,成本較高。而民營自主創新企業積極研發技術,存在價格優勢,有自己獨特的成本控製機製。所以,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依然很強,但相對程度有所減弱。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企業競爭激烈,客戶了解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大幅增加。但中高端汽車方麵的信息依然存在不對稱狀況。總的來說客戶討價還價能力弱中有增。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外資和合資企業已經發展到了相當規模,建立起較高經營壁壘。且政府傾向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提高了研發成本,進一步限製了新加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暫不會出現新的替代產品。但唯一可以提供替代服務的是政府倡導的公共交通。在大城市,日益增長的購車、保險、停車、維修費用的增加和交通阻塞等現象會促進一些客戶轉向公共交通,但在二三線城市轎車需求量還是很大。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吉利公司在外部環境方麵的機會和威脅:機會:國家政策對汽車民族自主企業的支持;借收購沃爾沃打響國際聲譽,且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對中低端汽車的需求增加;增大研發支出,開展新能源技術研發和進行最安全性能汽車的細分市場。威脅:歐債危機波及國內外市場,潛在客戶消費信心有所下降,國際需求減弱;行業對手奇瑞、比亞迪競爭能力不可小覷;企業目前的競爭優勢不太突出,品牌起步較晚,汽車關鍵生產技術尚未完全掌握。
(二)內部環境分析
包括以下五方麵分析:財務能力分析:吉利公司通過地方政府、銀行、海外機構等途徑獲得更多融資能力。然而企業資產負債率水平較高,高風險運作提高了企業的營運風險。研發與生產能力:吉利公司投資數億元建立了吉利汽車研究院,目前已經具備較強的整車、發動機、變速器和汽車電子電器的開發能力。流程管理能力和營銷能力分析:公司實施3+3滾動訂單管理,實現了對市場的快速應變。在營銷策略上公司采用低價策略,加上正在努力營造的質量“安全”形象,其市場競爭力也就不言而喻。另外公司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麵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人力資源能力分析:吉利公司擁有多名院士、外國專家、高級工程師等,公司投資數億元建立北京吉利大學等高等院校。組織效能分析:吉利公司屬於事業部製組織結構,集中決策分散經營,風險多元化,反應靈活。“充分授權、嚴格監管、考核清晰、過程透明”是吉利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