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數民族自治縣經濟發展差距分析(1 / 2)

少數民族自治縣經濟發展差距分析

經濟研究

作者:史明慧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自治縣的經濟發展與全國其他縣域相比有很大差距,遠低於全國縣域的平均水平。即使是少數民族自治縣之間在收入和產值方麵差異也很大,經濟發展呈現明顯的不平衡性。本文首先對自治縣和其他縣域以及自治縣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進行分析,並根據這些差距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幫助少數民族自治縣實現經濟上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少數民族自治縣特色經濟

一、引言

實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取得較大成績,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使我國徹底擺脫了貧窮落後的局麵,逐漸向著實現小康社會大步前進。我國的少數民族盡管解放較晚,經濟發展起步晚、基礎差,但在近幾十年,他們的經濟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經濟得到快速增長,各少數民族的綜合經濟實力得到極大提升,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盡管如此,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與漢族地區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少數民族自治縣和全國其他縣域的經濟發展情況相比仍然處於落後的狀態。截止到2011年底,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155個,其中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和120個自治縣。本文選取一些自治縣的經濟數據,分析這些自治縣和其他縣域在經濟發展方麵存在的差距,根據這些差距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促進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實現我國總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發展差距分析

(1)少數民族自治縣和其他縣域經濟發展的差距。由於曆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數民族自治縣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全國其他縣域,通過2011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人均GDP為35083元,而少數民族自治縣的人均GDP僅為11092元,全國百強縣為54350元,約是少數民族自治縣的五倍。由此可見自治縣人均GDP與全國水平相差較多。從收入水平來看,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977元,百強縣農民人均收入為10560元,少數民族自治縣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150元,還不到百強縣的三分之一。從總量發展差距來看,2007年到2011年四年間,全國人均GDP由20169元增加到現在的54350元增加了34181元,少數民族自治縣的人均GDP由7806增加到11092元,僅增加了3286元,遠低於全國的增長水平。

(2)少數民族自治縣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少數民族自治縣不光與全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距,而且各自治縣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也很大。仍以2011年的數據為例,自治縣的人均GDP值在三萬元以上的有八個,低於萬元的有65個,還有13各自治縣的人均GDP值是在5000以下。其中人均GDP值最高的是寬城滿族縣,為54248元,最少的為甘肅積石山保安東鄉撤拉族縣,為2521元,其中最高的是最低的21.5倍之多。各自治縣的農牧民人均收入也有很大差距,人均收入最多的高達六千多,最低的為貢山獨龍、怒族縣,人均收入還不足一千元。另外,據有關的調查顯示,少數民族在該縣域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間呈現負相關關係,即少數民族人口比重越高,其經濟發展發展水平越低,而少數民族各自治縣中,少數民族所占比重不同,比例較高的達96.98%,低的還不到30%。因此他們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