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在後金融危機時期融資問題的探討
經濟研究
作者:孫雪
【摘要】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我國中小企業在擴大就業,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後金融危機背景下,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麵臨的製約因素非常多,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是其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文基於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背景,結合宏觀經濟環境,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進行了理論探討與實證探討,同時闡述了我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的措施,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後金融危機融資
一、引言
中小企業的資金籌集全過程稱之為中小企業融資,基於中小企業擁有資金的情況,本身生產經營的情況,結合未來企業發展的要求,經過某種資金籌集的渠道向債權人以及投資商進行資金的籌集。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的重要部分,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影響越來越大。然而,基於目前我國政府宏觀調控的經濟現實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中小企業的融資比較困難。我國中小企業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巨大外部衝擊,雖然采取了一係列的有效措施,對負麵影響進行了緩解,然而,處於後金融危機時期,由於國內外環境非常複雜,因此,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與發展麵臨的問題依然非常多。
二、我國中小企業在後金融危機時期融資的理論探討
(1)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進行資金獲取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方式,①利用中小企業本身內部的積累進行融資,也就是內源融資;②中小企業利用某種方式從外部獲得投資,也就是外源融資。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主體,其作用越來越重要。基於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數據顯示,我國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已經超過了1000萬家,占我國全部注冊企業的90%以上,同時,我國中小企業為我國創造了超過我國稅收總額40%的利稅;中小企業為我國創造了超過70%的進出口貿易交易額;為我國城鎮就業提供了超過80%的就業崗位,我國中小企業吸收了超過70% 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同時,在自主創新方麵,中小企業的新產品開發與擁有的專利分別超過了80%與65%。
(2)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成長周期理論。企業進行融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資金的需求,融資的偏好,治理結構,宏觀經濟政策,資本市場,政治環境等,非常複雜。1978年Weston與Brigham提出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進行了全麵的闡述,根據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企業的成長周期包括了創立時期,成長時期,成熟時期以及衰退時期。
中小企業在成長時期時,屬於創業時期,因為受到資金限製,發展比較緩慢,規模也比較小,從而造成了企業進行融資一般是利用內源融資的方式,此時,銀行的信貸政策,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對於中小企業的影響效果不明顯,因此,企業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融資;當企業的資產以及市場規模在不斷變大時,中小企業步入了成長時期,此時內源融資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要,中小企業通過本身信用水平的提高,自身財務製度的完善以及企業信息可靠性的加強,對外源融資進行選擇,這個時候社會中介有效擔保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業發展到成熟期的時候,企業的發展規模比較穩定,企業融資規模以及信用的條件能夠保證企業通過有價證券的發行進行融資。基於金融成長理論,成立時間晚,起步晚的企業的規模,資金,信用等都比較差,這也是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所麵臨的問題,其外源融資難度高,融資渠道比較窄。所以,必須通過完善的金融體係的建立,來解決中小企業不同時期融資的需要。
三、我國中小企業後金融危機時期融資實證探討
(1)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宏觀環境分析。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采取了量化寬鬆的政策,造成了中國麵對通貨膨脹,熱錢流入的局麵。我國國家統計局的有關數據顯示,我國2013年5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期上漲了2.1%。2013年4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100.59萬億元,同比增長16.3%。人民幣存款餘額97.83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4.8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1001億元,同比減少3655億元。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非常困難,企業工業生產減速。基於資金的流向,資金一般向收益高,風險低的項目流動,但是,在我國這類項目基本被壟斷性企業或者央企壟斷。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時,銀行將更多資金貸給風險低,收益高的大型企業,而限製中小企業的貸款。目前,我國中央銀行正在采取貨幣緊縮政策,銀行存貸比高,使得中小企業融資變得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