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口腔修複患者的臨床心理
臨床護理
作者:張雅蓉 Mili Koirala2
[摘要] 當今社會,人們對口腔的健康及審美要求逐漸提高,通過口腔修複治療來獲得容貌改善和咀嚼功能恢複的人群在逐漸擴大。在修複治療過程中,由於年齡、經濟地位、社會環境的不同,人們會出現不同的心理表現,影響到修複治療過程及治療後的口腔生理功能和心理需求,因此口腔修複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越來越多的醫生的關注,本文就目前在口腔修複治療中較常出現的一些心理情況做一綜述。
[關鍵詞] 口腔修複;心理;牙科焦慮症;老年人;全口義齒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78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4-0100-02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口腔健康及口腔審美的要求逐漸在提高,為改善咀嚼功能和美觀進行烤瓷、種植等口腔修複治療的患者在逐漸增多。牙齒缺失和牙列不齊對患者不再是口腔生理功能上的影響,其已經擴展到精神心理及日常活動執行情況,不同的口腔問題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自卑、焦慮等不同程度的悲觀情緒,從而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成為人們進行口腔修複治療的兩個重要原因。曾俞玉等[1]研究表明,牙體缺失的患者較同齡人更缺乏自信,生理功能和生活能力均有所降低。因此許多患者在進行修複治療前已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在麵對治療時又會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態,部分患者在進行口腔修複治療的前後心理狀況可能會有所改變,這些均會對治療過程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為一名當代的口腔醫生所關注的不僅僅是患者口腔疾病本身,還更應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了解不同的患者對進行口腔修複治療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僅解決口腔生理功能的恢複,同時要讓患者感受到口腔修複治療後體現出的生活質量的內涵。本文針對相關問題進行綜述,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價值。
1 口腔修複治療中的牙科焦慮症
牙科焦慮症(dental anxiety,DA)又稱牙科畏懼症,是指患者在牙科診治過程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緊張心理以及在麵對口腔治療行為上表現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出現逃避治療的現象。牙科焦慮症在口腔修複治療中較為常見,其所占比例較進行牙周治療、牙體牙髓治療等比例高,全國各地發病率約6.6%~62.4%[2]。在上世紀50年代末就有外國學者做過相關研究,發現患者產生畏懼的主要原因與既往的醫院性創傷體驗或個人精神類型及暗示因素有關[3]。潘鑫[4]在近期的研究調查中認為除以上原因,還與醫務工作人員的態度、精神麵貌以及醫院的環境有密切關係,部分患者還因受到個體特質、周邊親友不佳的治療體驗和效果,或者患者自身患有齲病等口腔疾病治療中的既往史、創傷史而產生畏懼心理,對進一步口腔修複治療產生焦慮。除了以上較為普遍廣泛的原因外,具有針對性的研究中,陸英等[5]認為在活動義齒修複中會使患者產生焦慮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畏懼疼痛和經濟問題,在固定義齒修複中,主要焦慮因素為擔心渦輪機磨牙齒有不可複性損傷和對可能出現的疼痛畏懼,調查表明女性相較於男性更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在口腔修複治療中任何一種原因的焦慮發生,都有可能導致患者產生畏懼心理,作為一名當代口腔醫生,需要的不僅是關注口腔修複治療本身所獲得的生理恢複效果,也同樣需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恢複。當麵臨患者出現相關的心理問題時,如不及時處理,將會對患者的治療過程、最終的治療效果以及以後的口腔健康產生一定的負麵影響。臨床研究表明,患有牙科畏懼症的患者在對其進行正確的心理護理後,在修複前後其畏懼心理會產生一定的緩解。李偉強[6]應用柯氏牙科焦慮症量表對患者的焦慮心理進行護理前後的評分研究後,證明患有牙科畏懼症的患者在經過正確的心理幹預治療後其畏懼的心理表現在治療前後具有差異性,焦慮的狀態有所緩解,且最終口腔修複治療效果較好。焦慮畏懼的心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一定的影響,關注患者的本身心理狀態及進行正確的處理,是當代口腔醫生所應當注意的。
2 老年人口腔修複心理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明顯,最新人口普查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2.93個百分點,而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老年人對自身的口腔問題也越來越關注,需要口腔修複治療的老年人逐漸增多。老年人口腔修複治療中最常伴隨的口腔問題主要是牙齒及牙周黏膜方麵的問題。牙齒的齲壞、牙列不齊、牙體缺損、牙齒鬆動、牙周及黏膜出現黏膜變薄、牙齦萎縮等問題,都為口腔修複治療帶來了重重困難。除此之外,由於老年人身體機能的下降,易出現因唾液分泌減少而導致口幹、咀嚼功能下降等現象,也同樣會給修複治療增加難度。同時,除了老年人的口腔問題較多,年齡較大易多病纏身會造成老年人進行口腔修複時的心理狀況同其他人有所不同,主要會表現出固執、較難合作、易情緒化、對醫生缺乏信任、理解和溝通能力欠缺、意誌力薄弱等特點,這些會導致在治療過程中不斷出現不同的問題,影響治療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