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羽毛球專項中的運動損傷調查及分析
運動科學
作者:冉孟富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在當今羽毛球運動中,高校羽毛球專項學生有向羽毛球事業發展的趨勢,因此,對羽毛球運動損傷的研究有利於掌握學生運動損傷的情況,從而使得他們能夠長時間保持較高水平的競技狀態,為鞏固我國羽毛球事業的發展得到了保證。
關鍵詞 高校 羽毛球 運動損傷 調查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30名高校羽毛球專項學生的傷病情況。
(二)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選取貴州省銅仁學院2013級羽毛球專項學生30名,對他們在運動中受傷的部位和傷病類型等進行調查情況彙報。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研究結果
1.羽毛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的現狀
羽毛球是一項受傷率較高的運動。因此,在進行羽毛球運動中,應注意預防損傷和訓練工作。
他們患有運動損傷的人數是24人,占調查總數的約80%;沒有運動損傷的人數為6人,占調查總數的20%。這充分說明了現在的羽毛球運動損傷的患病率非常高。
2.運動損傷的病程
運動損傷按損傷病程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急性損傷:指一瞬間遭受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造成的損傷。慢性損傷:指局部過度負荷、多次微細損傷積累而成的勞損,或由於急性損傷處理不當轉化而來的陳舊性損傷。急性損傷傷後症狀迅速出現,病程一般較短;慢性損傷按病因分兩類:其一,陳舊傷。急性損傷後因處理不當而致反複發作者;其二,勞損傷。由於局部運動負荷量安排不當,長期負擔過重超出了組織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過勞致傷。症狀出現緩慢,病程遷延較長。
羽毛球專項學生患有慢性損傷的比例要高於急性損傷的比例。羽毛球專項學生30人中,10人患過急性損傷,14人患有慢性損傷,羽毛球專項學生慢性損傷比例46.7%要高於急性損傷的比例33.3%。
3.運動損傷部位的分布
羽毛球專項學生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踝關節、肩部、肘關節、腰部、手腕、膝關節、腿部等部位。
其中易發生損傷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踝關節(18)、肩部(14)、肘部(6)、腰部(6)、膝關節(4)、手腕(4)、跟腱(4)、大小腳(2)、手指(2)等部位;按照損傷易發部位患病人數的多少依次為(18)、肩部(14)、肘部(6)、腰部(6)、膝關節(4)、手腕(4)、跟腱(4)、大小腿(2)等部位。
踝關節、肩部、腰部、膝關節、腿部是慢性損傷預防的重點;肘部、膝關節、踝關節是急性損傷的預防重點。膝關節、踝關節、腰部急性損傷後很可能轉化為慢性損傷。因此,在日常的訓練中要注意,加強對容易發生急性損傷的部位的準備活動。
(二)分析
本部分通過對羽毛球專項學生的運動損傷的調查,能夠看到羽毛球這項運動患病率很高,並且踝關節的發病率是最高的;患有慢性損傷的比例要高於急性損傷的比例,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踝關節、膝關節、腰部、腿部以及肩部,以上充分說明對羽毛球專項學生的運動損傷要更加重視。
參考文獻:
[1] 劉開物.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1999:23-26.
[2] 餘長青,石鴻冰.羽毛球運動所引起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方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227-229.
[3] 田麥久,武福全.運動訓練科學化探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