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逐步複蘇,國際市場對能源、礦產資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世界大宗商品價格也不斷上漲。至2009年底,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已經升值80.00美元/桶左右,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價格基本持平。資源商品價格的上漲,已經使海外資源性公司的財務狀況發生改觀。而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主要目的地的澳大利亞等國家宏觀經濟已經有所改善,澳大利亞2009年12月失業率已降至5.5%,為近八個月來最低水平。經營狀況的好轉使海外資源性公司出售時的估值有所升高,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成本也將隨之增加。在海外“抄底”時機不複存在的2010年,中國企業如何應對上升的海外並購成本,值得市場關注。
如何保證並購資金來源?
2009年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主要采用現金支付方式,這雖然增強了收購方案的競爭性,但同時也加大了收購方的資金壓力。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收購時,除依靠自有資金外,從銀行、資本市場等獲得了大量資金支持。2008年底商業銀行並購貸款政策的放開,增強了商業銀行參與企業海外並購交易的積極性。2009年中國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也為市場提供了較為充裕的資金。
然而,在中國經濟複蘇勢頭明顯確立之後,國家刺激經濟政策的退出已經僅僅是時間問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靈活調控策略下,將更多向“適度”回歸。而國內不斷上漲的通脹預期與可能出現的資產泡沫,使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日漸增大。2010年1月12日,央行突然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已預示了2010年貨幣政策的走向。在市場資金流動性降低及加息預期上漲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籌集並購資金的難度和成本都將相應增加。如何籌集充裕的資金,將直接關係到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活動的數量和規模。
如何有效整合已收購企業?
資產交割的完成並不意味著並購交易的結束,後續的整合重組才是對並購方的真正考驗。相對於普通的國內並購交易,海外並購的整合難度更高。企業文化、管理方式、用人理念等方麵的差異對國際化經驗並不豐富的中國企業將是巨大考驗。因整合不成功而造成海外並購虧損的案例比比皆是,首鋼總公司、上汽集團、TCL、聯想等已經進行海外並購的企業都因整合問題而遭遇巨大麻煩。
海外並購整合能否成功不僅取決於並購交易後的管理,更與並購之前的並購方案設計和盡職調查有密切關係。對於2010年希望進行海外並購的中國企業來講,製定好嚴密的整合計劃後,再進行並購交易將是降低交易風險的有效手段。
綜上所述,2010年中國海外並購市場能否實現收購主體和收購對象的轉變,不僅將關係到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更關係到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對於計劃進行海外並購的中國企業,不妨從並購成本、並購資金來源及並購後的整合方麵等慎重考慮,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