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話社保

本刊·薦

大約2500年前,在《禮記·禮運篇》中,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大概是最早的、以最簡要的語辭闡明“社會保障”。

剛過去的這個十年,我國的社會保障發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變化。2002年,黨的第十六大政治報告將“社會保障體係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作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曾經,我們沒有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居保,沒有新農合、新農保,沒有全國性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沒有企業年金……而現在,這些都有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的鄭功成教授評價說,回顧中國的社會保障改革曆程,與整個改革事業一樣,同樣波瀾壯闊、非同尋常,新舊製度在曲折起伏中實現更替,在此消彼長中向前發展。盡管有過缺漏和失誤,盡管付出了相應的代價,盡管還需要繼續深化改革,但是這一製度的變革,無疑已經以其所具有的複雜性、漸進性、全麵性與深刻性,奠定了它在世界社會保障製度改革史上的特殊地位。

“短短的十年間,數億人被納入社會保障覆蓋範圍,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計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我們仍要清醒地認知到,我國的社會保障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係建設。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麵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製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製度,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製和正常調整機製。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渠道,建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製度,確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會救助體係,健全社會福利製度,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製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係,確實保障殘疾人權益。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製,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務體係。

相信,在下個十年,已經實現基本全覆蓋的社保體係將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