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類似的例子中,我總結要做到讓學生參與“科學探究”,首先,應當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在實驗活動設計的時候,應當考慮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一種能使學生喜愛的學習情景,不同水平的興趣可以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得到發展。其次,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和空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親自體驗和創新過程中自主探究,將探究活動由部分擴展到整體,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三、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共同
發展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並在7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能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很快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並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所謂合作學習是指一係列促進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以便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學生的認識發展、學習情緒、同伴關係產生積極的影響,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各方麵能力的發展。合作學習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采用合作程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協同活動、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小組學習中,練習和研究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環境中置身其中,親自體驗,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要注意處理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注意課堂教學秩序的組織,明確合作學習的意義、要求及比賽規則,嚴明紀律。
2.要防止合作學習有形式無實質,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時間討論,不能走過場。要防止在小組內優秀學生的意見代替小組成員的意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為聽眾,合作學習缺乏內涵。
3.在強調學生互幫、互助交流講座的同時,不可忽略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還要防上學生以合作學習為借口,不做獨立思考,伺機抄襲。
4.注意處理好學生的情緒控製力,積極培養學生具有一持久的穩定的健康的心理。
通過合作學習,可以開發潛在的教學資源,也可以避免有的同學在班級的學習活動中處於“被遺忘的角落”,同時學生在與他人交流、探計的同時,也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內化,並通過加工,進行口頭表達,使其對知識的掌握達到更精深的程度,也增強了學生與他相處協作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要與時俱進,經過廣大教師的努力探索,一定會找出一條路子讓我們的學生輕快地走在學習的大道上。
(作者單位:莆田市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