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發揮老黨員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離退休老黨員、支部書記、樓棟長的作用,做到就業政策解釋到位,宣傳谘詢工作到位。片長、樓棟長利用閑瑕時間上門服務,做好上級就業政策的宣傳解釋和招工公告等文件資料的宣傳工作。師苑小區何振華,1988年出生,高中畢業後,一直想在油田招勞務工,但缺乏就業競爭力,沒有找到理想工作,協理員為其分析了當前的就業形勢和他自身狀況,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退休老黨員高伍德及時為他送上了華北石油局的招聘信息,最終順利前往華北石油局就業。
4.建立就業服務“流動崗”。針對群體個性差異,組織工作人員隨時隨地向失待業人員“送信息、送政策、送崗位”,分類開展就業指導,及時有效進行就業幫扶。超越小區待業子女聶海波,35歲,初中文化,勞教釋放人員,無一技之長,父母體弱多病,曾多次到周邊企業找工作無果。超越居民管理站了解情況後,根據其自身條件,介紹他到一家化工廠做臨時工,新疆西部鑽探公司來油田招工時,勞動就業站主動聯係,幫助他實現了就業。
三、分類指導,落實責任,有針對性地進行
就業幫扶
2011年,油田子女外輸工作在穩定原有外輸企業的基礎上,又拓展了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企業輸出地。為適應新時期勞務輸出工作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摸清家底。為搞清失待業人員的實際情況,我們更新完善了各項基礎資料,對轄區內失業人員、社會就業人員、自主創業人員、離異家庭未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殘疾人員、困難家庭失待業人員、有外出意向人員、已外出務工人員等9類人員情況進行了詳細登記,分類整理,摸清了底數,建立(完善)了失待業人員信息庫。
2.指導求職。對於有外出意向人員,我們為其分析就業麵臨的困難和自身的薄弱環節,對症下藥,幫助失待業人員調整好就業心態。對每一份招聘公告,我們都會設身處地為求職人員著想,幫助他們分析薪資待遇、發展空間、工作生活條件等方麵內容,讓他們充分了解就業環境,學會取舍,進入“就業快車道”。
3.責任到人。采取層層承包、細化責任的方法,將失待業人員的工作動態、就業需求和思想動向等責任落實到站工作人員、區片長和樓棟長,以確保失待業人員的數量、就業情況、就業意向、技術特長、家庭情況、思想動態等“六個清楚”,並為他們建立了詳細的幫扶信息檔案,實施動態管理,提供跟蹤服務。
4.幫扶到位。對困難家庭子女,進行“一對一”幫扶,讓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和協理員與待業子女麵對麵談心,宣講油田麵臨的就業形勢和相關政策,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勇敢地走向社會就業。有適合的就業崗位時,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將就業信息送達,並給予就業指導。
四、搭建平台,選樹典型,擴大社會就業
影響力
為保證社區待業子女能夠出得去、留得住,我們加強與各勞務輸出地的聯絡,了解外輸人員的工作狀況,從中選樹典型,利用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的子女外出就業。
1.建立網上溝通平台。通過這個平台,不僅讓待業子女和外出務工子女能夠有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而且也加強了與勞務輸出基地的信息溝通,及時了解務工人員狀況,使待業子女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油田就業形勢和招用工信息。
2.選樹外出就業先進典型。及時了解社區外輸子女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情況,對工作勤奮、成績突出的及時撰寫事跡材料,通過報紙、電台、就業宣傳欄、網絡等媒介進行宣傳,以此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子女走出油田實現社會就業。
3.舉辦外出務工座談會。為了讓有外出意向子女對輸出企業的工作環境、生活、待遇等有直接的了解,外出就業子女回油田時,我們及時舉辦外出務工座談會。2012年9月,在福建廈門就業的張玲返回油田時,勞動就業站組織20多名有外出就業意向的人員及家長,與張玲返進行座談交流。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東環居民管理站的劉尊林、劉芝榮兄妹倆在參加此次座談會後,前往江蘇省昆山市緯創電子廠就業。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雖然我們在社區就業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但與上級的要求、與兄弟單位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將站在新的起點,以飽滿的熱情,忘我的精神,紮紮實實做好就業服務工作,為社區的和諧穩定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