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幹的白領為何拿不到“牛薪”
博文·說
作者:邢逸群
進出高檔寫字樓,男士風度翩翩,女士亭亭玉立,然而,在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是回報與付出的不對等。因此,許多職場“牛人”們一直糾結鬱悶,自己賣力十足地幹活卻不來錢。其實,“牛人”們被“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騙了!外企職場中有一個“PIE”理論,P指performance(績效),I指image(個人形象),E是指exposure(展露)。第三個exposure很重要,很多人做工作很賣力,但是沒有充分給予自己展示的機會。企業裏員工很多,老板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人,所以職場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適當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更多的團隊成員包括老板認識你。由此,我們發現,“牛人”難以獲得“牛薪”的症結原來在此。
隻顧創造業績,不善爭取加薪
雨欣在大學的專業方向是營銷,畢業後被一家私企老板看中,招在麾下做銷售,並承諾她:隻要業績做得好,迅速提升她為部門經理。可是,在這家私企做一年,業績斐然,老板卻隻字不提提拔之事。雨欣一氣之下,炒了私企老板。後來,她在一家外企找了一份活兒。雨欣雖然沒有外企經驗,但她很善於借智,向有外企經驗的朋友求教。朋友給她支招:外企很看重一個人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雨欣結合工作實際,將這種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迅速轉化為行動。兩年來,她不僅使自己的業績節節攀升,屢創公司銷售業績的新高,而且為公司成功組建了一支高手林立的銷售隊伍,更重要的是,整個銷售團隊在她的帶領下幹得有聲有色,各銷售人員的銷售能力節節高升。因此,由她帶領的團隊也成為公司的明星團隊。然而在最近的一次人事升遷中,雨欣的直屬上級經理推薦了另一個主管做了副經理的位置,令她鬱悶的是這個主管的業績並不如她,其他能力也不比她好。為什麼被選擇的不是她呢?
職場內分析:
應該說,雨欣是一個比較聰明的人,她通過在私企的一年效力,就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成功在哪裏、失誤在哪裏。後來在外企工作時,揚長避短,很快取得驕人的業績,並為企業打造了一支很棒的團隊。但她在付出與回報之間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善謀求自己的高薪。在她思維意識裏,隻要自己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效益,公司老總自然會重用自己、為自己的辛苦付出同等的回報。
雨欣這麼想雖然沒錯,但總會在許多時候吃點虧。因為像她這樣等著伯樂來發掘她這匹千裏馬是幾近幻想的。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算是千裏馬,也不一定能遇上伯樂。而且千裏馬也是因為有機會曆練,才成為千裏馬的。想要的時候你不善於去爭取,老板怎麼知道呢,機會又怎麼會降臨呢?
職場外支招:
第一,勇於對薪水發出聲音。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談薪水,不能說是100%對,但對你的薪水發出聲音,應該是正麵的,至少你的主管會多納進一個考慮的因素。當企業與員工的關係逐漸脫離傳統上對下雇傭,逐步走向平等互惠,其實你對薪水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企業也未必全然不能接受。因為談薪水,“牛人”已經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理由——業績。
第二,薪水是掙來的也是談來的。在基層階段,若職位不動,能有2000元的薪水已經不錯了;隻要一升遷,就會有6000元以上的薪資突破。因此努力做出好績效爭取升遷,才是薪水成長的主要著眼點。不過,“牛人”們也應該明白:隻有在績效的配合下,對薪水的堅持才能發生效果。換言之,在工作前10年的黃金期,不應該隻看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而要為自己的未來累積起最大的薪資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