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論(2 / 3)

以達爾文同誌的《進化論》來研判,人類的社會從原始社會一步步走來,應該是從不文明到逐漸文明的進化過程,而基於人性道德善惡的標準似乎古今中外是統一的,所以鄙人依然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依然抱有美好的憧憬,雖然它是德國的馬克思創立的。我渴望“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早日實現。其實激勵老一輩革命家的理想不正是如此嗎!毛主席帶領他們,使廣大無產階級推翻了萬惡的舊社會,推翻了官僚階級、地主階級、帝國主義,三座大山,讓老百姓工人們翻身當家作了主人,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記得我小學時常掛在嘴邊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五講四美三熱愛”,“愛護公共財產”等,學校的牆壁上把這些寫成一人高的大字,黑紅色描形白灰填底,公社、鄉政府大門上都寫著最醒目的一句話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我們拋棄社會主義的美好理想,那我們應該立個什麼樣的人生觀呢?是佛、三清教主、玉皇大帝還是上帝耶穌或是財神爺,我不敢想象。按說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老百姓應該豐衣足食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道德精神世界應當也隨物質提高,但國人中的一些人不珍惜他,常常幹出許多令人瞠目發指的事來:基於小家講,有子不養老、兄弟反目、父子兄弟相殘的,有通奸害夫、婦的;基於國家講有濫用公權、封蔭子孫、官商勾結收受賄賂、侵吞國財,包養情婦、構罪陷害,雇凶殺人、滅口保身的,甚者幹脆卷逃叛逃國外等等;就社會底層有搶劫盜竊者、賭博賣淫者,販賣兒童者,見死不救或欺詐訛人者等,金錢帶來的惡不可謂不大;使人哭笑不得的還有北大高材生削發出家,亦有雲南寺廟住持還俗娶妻等。想來如此種種亂象原因很簡單,都是金錢物欲惹的禍,許多人把“雷鋒”精神換成了利己精神,把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換成了用金錢衡量的財富觀。一些人還笑稱,中國上千年來的儒家思想就是利己主義,而明哲保身、中庸之道等就是最典型的利己手段,如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之不就是讓孩子刻苦學習考上功名,而後進入官僚政治階層中當公務員,去大撈金錢和美女嗎?記得我們兒時小學一年級第一篇長篇課文好像隻有十二個字:“你長大了幹什麼?我長大了當工人、農民、解放軍。”不知道這篇課文放在現在的教材裏,是否應加上“當官”或文明點說“當公務員”?鄙人堅信無論和平時期與否,隻有三類人才是國家繁榮強盛的基石,他們分別是能生產研製出實實在在成果的人——工人、農民、科研工作者;能提供精神食糧以激勵人心團結大眾的人——作家作曲家及新聞、人文社科工作者;能保衛我們物質文明成果的人——軍人武警等國家安全工作者。而不是擁泵去考公務員,急功近利爭著搶著去當製人的人。唉——!現實生活可是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最直接的課本啊!以理論聯係實踐、實事求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來講,這樣下去,別說我們的後代,就是當前我們子孫的人生觀堪憂呀!有人說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無可厚非也!這隻無形的手總在操縱著人去牟利去做惡,根本無法解決。雖然善與惡是事物的兩麵,好在人心本善,缺德事兒雖然頻發,但卻時時衝擊人的思想敲打著人的靈魂,使人反思,使人痛苦。造成人類社會痛苦分裂變態的根源是什麼呢?究其關鍵就是普遍人生觀的缺失及落後,即大眾普遍精神支柱的缺失,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退步。

我在想假若文明世界真是能夠像現在流行的穿越劇可以自由選擇的話,那的確很好,因為穿越既不用辦護照又不算是偷渡,這使人很放心。但是,即便如此我肯定不會選擇回到解放前萬惡的舊社會的,不會選擇回到“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控製的“上海灘”的,更不會選擇到積貧積腐的大清去混日子,因為那樣我肯定沒好下場。假如不慎穿越到了蔣家王朝的時代可就慘了,因為我們家從祖爺爺開始就是華北平原上的個普通百姓,雖說有個一畝三分地兒,說不定哪天一場大病賣房賣地或被鄉紳地主弄個假地契給霸占了,或被縣官兒老爺們給一兩個大子兒堂而皇之的征用了。老爹老娘則隻能一個汗珠摔八半兒當佃戶打工掙個工資,打工算不的是當股東掙不了三瓜倆棗,加之我天資不甚聰慧,所以他們肯定沒能力花錢把我送到國外讀書,使我像錢鍾書《圍城》裏的方鴻漸,能出去買個“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回國拉拉關係當教授或到銀行當個小高層白領;也肯定上不起貴族學校或者大學,學費太高了實在交不起;因為我是男的又無姿色,絕去不了上海灘的舞廳當舞女掙點貪官的腐敗錢,自己想燈紅酒綠醉生夢死得過且過都不成。即便我是男的,可我不會翻牆越脊更不會如來神掌去打打殺殺,所以潤發哥是不會要我的!因此肯定會先失了學。可自己又沒地種就隻能幹個“農民工”了,可能會去了本村周扒皮開的農場幹活,讓他半夜雞叫把我熬死;又可能去私有企業,如去夏衍同誌《包身工》裏的“那摩溫”手底下或被弄到“黑磚窯”裏幹了,餓個皮包骨病死被人隨便找個見不得人的地兒埋了拉倒;要不就是去曹禺同誌《雷雨》裏周樸園的周氏集團裏打工,不是成了周家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故意叫江堤出險而淹死的那二千二百個小工之一,就是成了周家承包的煤礦裏任人盤剝的“魯大海”或封死在坍塌的煤窯裏,神秘失蹤,如果這樣那可就慘透嘍!那穿到國外試試嗎?穿近點到社會主義陣營的朝鮮?不!金氏家族在主體年號下,剛傳到偉大的第三代;穿到號稱民主國家的新加坡嗎?不!現在那邊好像是李光耀先生的兒子在當家吧!那穿遠點穿越到英國嗎?不!那還有帝王將相,有伊利莎白女王及其公主王子們,女王殿下當初沒把王位禪讓給打贏馬島戰爭的鐵娘子!就更不會把王位禪讓給任何一個有能力的普通百姓也包括我,而現任首相戴維?卡梅倫先生則出生在一個英國貴族家庭,是國王威廉四世的直係後裔,卡梅倫家族源自蘇格蘭高地的印威內斯,在英國金融界有很長的曆史,他可說是根紅苗正又有錢,再說他也不是西方吹捧的普選直接產生的,而是議會多黨妥協的產物,況且現在其號稱輿論監督喉舌的第三方,即相當於中央電視台的BBC藏汙納垢。穿越到美國嗎?不!那也是官二代富二代橫行,比如布什家族們,沒有老布什哪有小布什們呀!而08年大選奧巴馬向支持他的320萬名捐助者籌得高達6億4100萬美元的經費,美國現在有多少人口?截至2009年7月1日,美國有3.07億人,毫無疑問,奧巴馬的成功表明了這一點:由納稅人支持的總統競選活動已成為過去式,是少數有錢人把他抬上的政治舞台,大選是有錢人才能玩的起的遊戲!所以08年投票率才58.2%。還是省點力氣算了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子不嫌母醜再怎樣也絕不會穿到外國,鄙人雖隻是個平頭百姓,可還算是愛國愛家,還是在自家門裏頭“穿穿”吧!從私心上講“穿越”可以,最好穿越到堯舜時代,可進門沒電燈開、龍頭沒水、做飯沒有氣兒,出門沒車或飛機,送信沒手機或電腦,那日子可不好過,因此穿越最好是保留現在的物質文明成果,享受堯舜禹時的政治生活。同時帝堯同誌當領導時洪水泛濫,就是大禹同誌也隻能整天扛著銅鍬在工地一線忙活,媳婦生孩子都顧不上,鄙人雖不懼勞動也敢於戰天鬥地,但僅僅靠鐵鍬肩挑忙活勞動效率也太低了,可挖掘機、推土機、直升機可不好帶過去!哈哈哈……,小人的私心也犯了!雖然有時也想避開世間諸惡,顯然我已經離不開現代科技基礎,因為我有很多方麵都被“物質”化了。以逝者而論,因為我沒有必死之心,所以當不了屈原,當不了伯夷、叔齊,也當不了老舍、顧城。我想顧城同誌並不是想完全避世的,他或是想在大洋深處尋求一個可以保持愉悅創作狀態的完美世界,想找個世外桃源,可一試結果不行,因為他發現自己肉體已離不開現實世界了,但他的精神卻想背道而馳超脫於外,精神找不到了他得以安身的軀殼,如此顧城同誌才最終選擇了自殺!我雖不懼死,但卻知疾世、厭世、避世、棄世皆非智者所選,否則地球上的人現在都隻剩下行屍走肉了,因為永遠有寧可撞個頭破血流、寧可落個頭斷血流也要直麵社會陰暗,敢於鬥邪惡張正義的人。這些人才是國家、社會的脊梁,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古今中外的發展概莫能外,西方被燒死的伽利略,中國被砍頭的戊戌六君子即是。鄙人自知給他們提鞋的資格都沒有,雖然很想給他們提個鞋身,但身為凡夫俗子,既不肯追名逐利,又不願蠅營狗苟,想來想去或也隻能玩“精神穿越”當個當代阿Q以自娛了,這樣暫可避免被“精神”了!

為什麼我選擇堯舜,並不是僅僅因為堯舜時期的禪讓製而去那過把當帝王的癮。鄙人自知不是那個材料,而是看重這個時期“天下大同”的管理體製,以及那時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選賢任能的實幹精神。有人說堯舜禹是中國的神話人物而非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非也!漢仲長統《昌言》裏說,“高辛已往,則聞其人,不見其書;唐虞夏殷,則見其書,不詳其事;周氏已來,載籍具矣!”這是漢朝時人對於帝嚳及堯舜禹較為公正的看法,而且自周朝開始老祖宗就開始有完善的史料記載了。那為什麼我們保存的能看到的很少呢?春秋時期孔子編訂的《尚書》是最早文字記載堯舜禹事跡的史書,但秦火後就失傳,萬幸的是西漢在孔家牆壁中發現了《古文尚書》竹簡,遺憾的是又在魏晉時代失傳了,西漢漢文帝時由90多歲的伏生口授的《今文尚書》也亡於晉朝,因為古本《尚書》已經失傳,漢孔安國又著《尚書正義》,對於三墳五典九丘八索,《尚書》、《詩經》、《春秋》的傳承情況孔安國在尚書序中敘述的很詳實,孔子所修定的尚書為一百篇或一百二十篇,到了孔安國時湊了湊才得五十九篇,所隻有東晉梅隕提供的《古文尚書》保存下來,被此後的曆朝曆代奉為經典,以有很多學現代我們看到的這個版本的真偽有諸多懷疑,如顧頡剛先生為領袖的疑古派等。

其實我們也不要僅僅罵秦始皇焚書,在此後有幸完成的大部頭的文史著作又何嚐不是如此!翻開中國曆史,曆朝曆代隻有在盛世之時才有空整理下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而且這些大部頭的著作也非一人之力可完成的,隻能是國家行為下出人力物力來完成如唐魏征等編《群書治要》、宋李昉等編纂之《太平禦覽》、王欽若等編纂《冊府元龜》、明之《永樂大典》、清康熙之《古今圖書集成》、乾隆之《四庫全書》等無一不是出於盛世之時,而在絕大曆史時間裏,社會精英們隻能把大多數時間忙著巴結權貴、忙於考公務員、然後或忙於定國安邦、或忙於爭權爭勢站隊伍分宗派、或忙於奪權篡位、或忙於撈錢貪腐等等上無暇顧及了。文人墨客雖浩如煙海但卻左右不了政治。“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此話不假,翻看史書,你看有哪位官員出逃保命時拉幾車書的,無非金銀細軟而已!所以即便萬幸有一代給整理了但又曆經戰亂毀損殆盡,現存的二十四史等隻是中國古史之九牛一毛而已。比如唐代的《群書治要》宋已失傳,現存版本是從日本回流的,但也已不全;《太平禦覽》1000卷五十五部也失之七八;特別是最為珍貴的史學類書《冊府元龜》,全書共1000卷三十一部,將曆代君臣事跡,自上古至於五代,按照人物階層身份,分門別類,先後排列,因其在政治、曆史、文獻、學術史上的地位和價值,為曆代重視,但令人遺憾的是,《冊府元龜》北宋本已無,南宋本僅存八卷,明鈔本舛錯頗多,至不能句讀。目前我們看到的殘卷是張元濟老同誌東渡訪書,向日本靜嘉堂借照四百四十四卷,又向國內藏書家借照一百零六卷,才拚湊了五百五十卷。而明朝的《永樂大典》就更慘了,《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全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7億字。最為珍貴的是書中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及宋元以後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達8000餘種,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宮中火災,嘉靖皇帝即命令將《永樂大典》再抄一部副本,重錄副本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永樂正本移放到文淵閣,副本放於皇史宬,正本明亡之後下落不明。康熙年間,在皇史宬發現了嘉靖副本,已佚不少。乾隆三十七年修篡《四庫全書》時,曾清查嘉靖抄本,發現已缺失2422卷,1000餘冊。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到破壞和搶劫,丟失《大典》不計其數。尤以英軍搶掠最多,作為戰利品運回本國。此後一些利欲熏心的官吏偷盜《大典》後,“密邇各使館”以10兩銀子1冊售與洋人。 光緒元年(1875年)清理《大典》時,發現僅存5000餘冊。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更隻剩下800餘冊。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東交民巷成為戰場,藏書四散。侵略者對《大典》肆意搶掠,《大典》幾乎全部遭到焚毀,幸存的或被侵略者作為戰利品劫掠而走,或被國內一些懂得此書價值的翻檢拾走。宣統元年(1908年)籌建京師圖書館時,隻剩下64冊了。現在《永樂大典》殘本星散於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目前散落在8個國家的30多個單位和個人手中,大約400冊,800餘卷。單位有: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台灣中央圖書館、台灣曆史語言研究所、日本國會圖書館、日本東洋文庫、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日本三理圖書館、日本靜培堂文庫、日本斯道文訓、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日本武田長兵衛、日本石黑傳六、日本小川廣己、英國圖書館、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校、英國劍橋大學、英國馬登、德國漢堡大學圖書館、德國科隆大學圖書館、德國柏林人種博物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美國康奈大學、美國波士頓圖書館、越南河內法國遠東學院、韓國舊京李王職文庫等。中國國家圖書館隻擁有221冊(包括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的60冊),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永樂大典》加起來,不到原書的百分之四!《古今圖書集成》算是萬幸的了,但比起丟失毀損的也隻不過滄海一粟,這為後世用曆史去證明曆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除了被先人們自己當藥吃了的甲骨外,一拉清單鄙人有些納悶兒:為什麼中國的很多史籍孤本都在日本?僅僅是戰亂掠奪去的嗎?捫心自問假若那時你是個闖到中國當強盜的,你首先搶點什麼東西呢?或你不願當強盜,你隻是個逃亡者,那你跑路時又拿點什麼?大概多是金條珠寶之類的吧!這很值得炎黃子孫們深思啊!除非你認為日本人也是華夏旁支那就算了。既然是我們先人們窩裏鬥你燒我家我點你家,才把那麼多史料給丟棄的,你罵祖宗們也沒用,隻能通過考古或如張元濟先生樣走出國門找找,以期逐漸來完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