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蒲公英的種子(1 / 3)

1.

林慕英的父親是一名鄉村警察,從小父親便因工作原因經常調動,他和母親也會隨著父親搬家。這是林慕英第七次搬家,而這次,他們從農村搬到了城市。

父親希望給妻子和慕英穩定的生活,再三思索,放棄了在鄉村地位比較高的警察工作,改在大城市的公司求職。以往每次搬家都隻是換到臨近的村子,周圍都是大山和草地,而這次慕英的生活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父親說為了以後長久的穩定,最後一次搬家是值得的。

在鄉村,天空是那麼清朗,湛藍色的天幕中徐徐遊蕩著潔白透明的雲,鳥兒高歌飛翔,慕英和其他小夥伴在山野間奔跑玩耍,直到天黑才回家,至於功課也用不著太上心,那時的慕英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

然而,在這座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不但天空常常是黯淡的,也幾乎沒什麼空間奔跑,更重要的是慕英插班到了一所市重點中學,這所學校的宗旨是“一切向分看齊”,為了追求學生的高分數和升學率,學校從初一起就有數不完的考試,堆積如山的作業,更是每月一次大排名,雖然市裏有規定不允許公布學生的成績與名次,但學校是按照分數排座位的,成績好的學生坐在前排,而那些坐在後排的學生不用說自是名次靠後的了。

這所重點中學裏的孩子似乎也都覺得考試取得好成績是理所當然的生活目標,他們毫無怨言,而是互相競爭,課間,班裏的同學少言寡語,大部分人都隻是出去上個廁所,回來後便繼續埋頭於習題冊中,竟完全沒有12,3歲少年少女的貪玩好動。

如果說慕英在這所學校裏唯一有什麼能靠前的科目,那便是體育了。班上的孩子大多體育不好,也有不少不喜歡運動,但是體育課經常被取消用於補課,而學生們的運動則改成了“每日一練”,即大家在操場上做廣播體操,慕英覺得厭煩極了。

不過幸好慕英還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優點,他第一次邁進班級時便發現自己引起了一些人的議論,尤其是女孩子,原來慕英有一副好容貌,白皙的皮膚,挺挺的鼻梁和薄薄的嘴唇,搭配得十分周正,他個頭很高,有1米78,這在當時的初一孩子裏算是高的了,他更有班上的男孩沒有的健壯的身材。但是他一開口大家便笑了,罪魁禍首原來是他濃重的鄉音。他漲得滿臉通紅,恨不得馬上跑回座位。令他驚訝的是,他回到座位後老師繼續講課,大家的注意裏又重新回到了書本上,課間也沒有人主動找他說話,慕英覺得城市裏的孩子很冷漠,想當年在鄉村,他每次剛轉學到一所學校,消息恨不得就傳遍了整個年級,大家都熱情地圍上來打招呼聊天,而這裏的孩子似乎習慣了自轉,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偶然打亂他世界的事物隻會投以短暫的好奇與關注,而後又回歸自我。第一天來到班級,慕英覺得難受極了。

城市裏的學習進度和鄉村差距很大,師資力量也不一樣,慕英發現很多別的同學滾瓜爛熟的東西自己竟然聞所未聞,因為害怕別人嘲笑自己的口音,他也不敢去問。一個月後的月考,慕英當然就被安排在了班上的最後排。

這樣的排位方法不但是對成績差的孩子的明顯羞辱,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像慕英這樣高個子的學生還好,有些個頭矮小的學生也被安排在後排,以至於上課根本看不見,聽不到。這樣不是會讓好的更好,差得更差嗎?後排,儼然像是一個被學校和班級拋棄的地方,這裏都是一些學習成績差,可有可無的學生。他們像野草一樣自然生長,也要受盡其他學生的譏笑和排擠。

在鄉村,無論學習成績好不好大家都會一起玩,實際上大家的成績也都差不多,大家的關係都很好,而在這裏,同學們好像理所當然地把成績差和品行差畫上了等號,因而成績好的學生是天之驕子,萬人矚目,成績差的則一定是因為某些地方有缺陷。

慕英的同桌夏宜風是一個個頭矮小的女孩,她長著一張小小的蘋果臉,小小的鼻子,小小的嘴巴,眼睛很大,時常眨巴眨巴,樣子十分可愛。可是她的成績和慕英幾乎一樣差,因而幾乎每次排座位時慕英和夏宜風都會排在一起。

2.

從慕英的學校回到家要坐三站公交車,但學校到公交車站還有一段路,這段路有兩條路線,一條是有很多可愛小店的大馬路,人多且比較近,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這條路;另一條則是一條有些偏僻的小路,路邊有許多野花,還會路過一片滿是蒲公英的地方,不用說,慕英喜歡走這條路,一來可以避開喧鬧的人群(尤其是有些學習好紮堆的同學),二來則是這裏能讓慕英想起他過去的家。

夏宜風也喜歡走這條路,但是每次走到許多蒲公英那裏她就會拐進一個拐角然後忽然消失,慕英覺得很不可思議。他偷偷注意了她幾次,可每次她都快得讓他根本看不清楚。慕英終於忍不住問夏宜風:

“我看你也經常走那條人少的路回家,可是每次走到一個地方你就不見了,你去哪兒了?”

那張小小的臉上卻浮現出冷冷的神情:“你問這些做什麼?你跟蹤我了?”

一句話噎得慕英不知該說什麼好,隻得作罷。上課鈴響了,數學老師發了卷子,他們一個得了29分,一個得了31分,慕英還是倒數第二。

慕英又忍不住悄悄對夏宜風說:“嘿,我們是同一國的人,以後就交個朋友吧!我作國王,你作臣民……”

可是那雙大大的眼睛裏卻湧現淚水,慕英慌了,但心裏卻覺得納悶,夏宜風的成績一直和自己一樣很不好,這次為什麼這麼難過?他試著安慰她:“要不,我作國王,你作公主……?”

她不理睬他,拿出紙巾擦擦眼淚,但更多的淚還是泉湧下來。

“好了好了,你作女王,我作王子……”

止不住淚。

“敗給你啦,你是女王,我是臣民,這樣總可以了吧!”

她終於轉過頭來,大眼睛已經哭紅了,直直地盯著慕英。

就這樣,慕英和夏宜風成了難兄難妹,用慕英的話說,他們是“成績差國”流亡的人,不小心被抓到“好學生國”作奴隸,而夏宜風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成績差國”的女王……

夏宜風開始和慕英說話了,慕英發現她開口說話時更加可愛,有時她說得開心時就像個小鳥一樣說個不停,而慕英也把自己的家庭情況,自己搬到城市的苦惱告訴了夏宜風。

那天,她終於向他傾吐了她的秘密。她家就住在那片蒲公英花田的旁邊,每次她走到那裏,發現周圍有同學就會先躲起來,等同學都走了再回家。她的父親曾是河北梆子劇團的團長,她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經常隨著父親四處演出。然而她7歲那年父親因一次車禍造成腿部骨折,成了終身殘疾,劇團解散了,家裏也慢慢變得貧困,母親離開了家找到一個富商改嫁,現在夏宜風已經有了2個小弟弟。夏宜風隨著父親來到城市,父親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小賣部,她害怕同學知道自己家的情況更加嘲笑自己,因而每次回家都要避開所有人。她曾不止一次央求父親搬家,但搬家又何嚐容易?何況這裏離學校近,無論是對宜風上學還是對小賣部的生意都比較有利。

慕英對夏宜風產生了感同身受的心情,他深深地理解她的孤獨和自卑,他們的經曆有所相似,都是被這所重點學校重點班遺忘的孩子。聽了夏宜風的身世,他不但沒有輕視她,反而更加喜歡她,夏宜風也慢慢卸下了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