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1 / 3)

淺談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

學術論壇

作者:程娟娟

【內容摘要】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逐步加快,國內各大高校的教育體製也在不斷地創新和改革,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迫在眉睫。當前,國內就業形勢嚴峻,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樣的客觀現實迫使高校變革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從而培養優秀的複合型人才。公共音樂課程作為各大高校的選修、必修課程之一,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從公共音樂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各大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現狀,以及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等方麵進行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高校

當前,國內各大高校一般具備怎樣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條件就會開設怎樣的公共音樂課,這樣的客觀現實導致國內各大高校音樂教學質量良莠不齊,從而導致有些高校無法科學地發揮公共音樂課程的現代化教學功能。就國內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而言,如何正確理解公共音樂課程素質教育的改革方向,是目前國內各大普通高校積極探索的目標之一。普通高校隻有正確把握公共音樂課程素質教育的改革方向,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工作才可以科學合理地定位。此外,嚴謹科學地設置公共音樂課程是當前國內各大普通高校,在公共音樂課程改革過程中的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它將直接影響一些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學工作的開展狀況。

一、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導致社會轉型的加快,社會需要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國內的很多高校都在努力向全球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國內的很多高校也為培養大批高素質複合型、創新型人才而努力。當前,我國普通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教學已經成為衡量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尤其是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和人格修養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所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說透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常人無以振拔的苦難。”這說明音樂具有感化學生心靈、塑造學生性格的作用。古代《晉書·樂誌》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隱而仁愛;聞其微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說明音樂中的“五音”可以塑造學生的性格,以及會逐步改變學生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

從公共音樂課程教學的本質來分析,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教育實踐看,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正成為素質教育中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②目前,國內各大高校都開設了音樂選修課和必修課,高校開設音樂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最主要目的是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通過音樂升華自己的靈魂,從而提升自己對社會和環境的認知,完善自己的人格素養。這就要求各大高校的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將音樂教學融入高校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及將音樂教學融入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和全過程。使對大學生的諸方麵教育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和健康成長。

由於我國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起步較晚,在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改革和編製方麵落後於專業音樂教育。目前,國內各大高校公共音樂課程在設置方麵,還沒有形成完善、規範的教學體係。國內各大高校要轉變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觀念,建立專門的公共音樂課程教育研究機構,從而達到優化公共音樂課程結構,合理配置高校的音樂教學資源,有效地建立科學化、係統化、規範化和有針對性的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模式,從而真正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養,達到培育現代化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教學現狀

公共音樂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係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工作是國內各高等院校實施現代化音樂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國內各大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當前,國內很多普通高校在公共音樂課程的教學定位、課程結構、教學方法、評價機製、師資安排等方麵存在著一些問題,這樣的現狀嚴重影響了公共音樂課程的現代化教學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學生的全麵發展。

由於教育部下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和《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教育部令第13號)等相關文件,國內各大高校多次組織相應的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改革討論活動,以求在公共音樂課程改革發展方麵有所突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都成立了公共音樂課程研究中心,專門負責公共音樂課程的研究和教學工作,這些院校在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方式改革和課程編排方麵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