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音樂課堂教學創新(2 / 2)

三、引導流行音樂進入音樂殿堂,“雅俗共賞”

現在的中學生處在青春期,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他們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強。現代的電視網絡、報刊是他們獲取新鮮知識的主要途徑。其中,最受他們關注的莫過於流行樂壇的動態導向,那裏有震撼心扉的音響、火爆激烈的場麵、極具誘惑力和衝擊力的視覺聽覺體驗,加上包裝精美、令人目不暇接的音像製品,琳琅滿目的明星排行榜,這些都使學校的音樂課本顯得單一而枯燥。2001年11月11日,《錢江晚報》以關注中學校園音樂為題,表達了廣大中學生“我愛音樂,我不愛音樂課”的心聲,在音樂教育界引起了強烈反響。這說明了作為素質教育和審美教育對象的學生,對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審美冷淡已到了何種嚴重的程度。這就需要我們關注學生與現代音樂及流行歌曲的關係。

學生對流行歌曲的喜愛是符合他們的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很多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太喜歡書本上的知識,盲目追求流行的東西,諸如《老鼠愛大米》《堅持到底》《兩隻蝴蝶》之類的歌曲。這些歌曲並不適合他們。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教師巧妙地利用健康的流行音樂創造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通過像《精忠報國》《男兒當自強》等充滿浩浩正氣的流行歌曲,抓住引導的關鍵,講在點子上,釋在疑難處,打動學生心靈,感染學生情趣,把學生審美的目光從流行歌曲表麵,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樂殿堂,使學生的精神境界得以淨化、升華。

四、精心設計,周密安排,讓音樂課堂步入“華彩樂章”

音樂課程標準滲透著學科整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結合以及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整合。這一點,在音樂的創新教學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音樂本身就是情感性、體驗性的藝術,所以創新性教學設計還應該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與創新的機會。中、小學生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欲望,他們希望教師能發現、重視自己,在學習中渴望得到成功和賞識。通過讓學生參與藝術審美與創新,獲得審美體驗,進而開拓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因此,在創新教學設計中,要以學生為本,提供給學生自我表現、自我表演的機會,讓他們一試身手,盡顯自己的風采。

雖然創新教學(作曲、表演、即興創作、演奏等形式)可以讓音樂課學習得到更高的升華,但要慎用。如果這種活動的展示占據音樂學習的時間過多,就會有喧賓奪主之嫌。筆者參觀了很多新課改後的觀摩課,發現在學習完歌曲與知識之後的創作,基本上就是教師和學生編排舞蹈、吟誦詩詞歌賦,用動感線條和絢爛的七彩之光詮釋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這固然好,但無形之中又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每個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使我們的音樂課堂步入“華彩樂章”。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教育局

(責任編輯:張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