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人才上,本屆音樂會舉辦了2000年全國藝術歌曲比賽的複賽與決賽,參賽選手達89人,充分展示了國內聲樂藝術的新水平、新成果,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
在出精品上,共組織33台、46場專場演出,參演單位有中央歌劇院、中國歌舞團、總政歌舞團、廣東現代舞團、沈陽《月牙五更》劇組、’98全國新人新作聲樂比賽獲獎者演出組、北京愛樂女樂團等國內頂級表演團體。一大批歌唱家、演奏家、指揮家參加演出。稱得上是群英薈萃、精品迭出。
四、市場化
第二十五屆“哈夏”音樂會的第四個特點是市場化。
2000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已經確立,因此“哈夏”音樂會也必然會與文化市場發生最直接、最密切的關係,其市場化運作就成為它的題中應有之義。換言之,必須做到公益性與產業化並舉、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前提下,‘哈夏’音樂會逐步產業化運營勢在必行”。②
具體而言,“哈夏”音樂會的市場化,又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麵:
(一)打造精品文化品牌
品牌戰略是市場化的核心內涵,“哈夏”音樂會要實現市場化運營,首先就要努力打造高檔次的文化品牌。“哈夏”音樂會作為國家級、國際化的音樂盛會,必須始終堅持高雅藝術與群眾藝術並重,打造二者完美結合、有機統一的高檔次文化品牌。“在節目的選排上結合時代和人民需求,努力開拓創新。吸納各國高端藝術精品,增強‘哈夏’的國際化和開放性。”③做到人才薈萃,精品紛呈,以文化品牌推進哈爾濱“音樂之都”、文化名城建設。
(二)加大廣告宣傳力度
廣告宣傳是市場化的必要方式,它是“哈夏”音樂會與外界溝通的橋梁。為此,“哈夏”音樂會製定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廣告宣傳計劃與方案,包括宣傳目標、宣傳方式、宣傳步驟、宣傳要點、廣告內容、廣告形式、廣告載體等。第二十五屆“哈夏”音樂會營造出一個龐大的有效宣傳信息空間,取得了顯著的廣告效應。
(三)完善票務營銷機製
第二十五屆“哈夏”音樂會,在完善票務營銷機製上取得顯著效果。例如開通24小時訂票熱線、電話訂票、電子郵件訂票、賓館訂票、超市訂票、學生專場訂票、企業包場訂票、團體預售等。
(四)吸收社會力量參與
第二十五屆“哈夏”音樂會,廣泛吸收社會力量參與,招商引資額高達130餘萬元,形成了財政撥款、社會讚助、經營性收入相結合的多元化籌資機製。
綜上所述,第二十五屆“哈夏”音樂會實現了國際化、群眾化、精品化、市場化的多元化目標。需要說明的是,這“四化”實際上是互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有機統一的,本文之所以分解開來進行研究,隻是為了理論上論述的方便。
注釋:
①陳兆金.藝術鑒賞學導論[M].北方文藝出版社,2007:195.
②③王毅.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公益性與產業化並舉芻議[J].劇作家,2012:152—153,152.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