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流行音樂特征的分析與研究
學術論壇
作者:周美彤
【內容摘要】“中國風”流行音樂是以中國特有的元素作為表現形式,建立在東方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浪潮,能夠體現中國獨特魅力的一種藝術載體。具有“中國風”的音樂結合了“三古三新”的特色歌曲,即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一首歌曲隻有在具備以上六大要素的前提下才能稱之為“中國風”流行歌曲。文章從音樂元素、原創者群體、多元化三個方麵分析研究“中國風”流行音樂的特征,並針對“中國風”流行音樂如何更好發展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觀點和想法。
【關鍵詞】“中國風”流行音樂音樂元素特征原創者群體
一、“中國風”元素特征
“中國風”流行歌曲作為獨具中國特色的歌曲形式,無論是在編曲過程中還是在作詞裏,處處帶有能夠體現中國元素的“三古三新”。從歌曲的歌詞內容上來說,具有“中國風”風格的流行音樂無一不包含著深厚的中國古代文化,透露出強烈的古風氣息,在歌詞的寫作中常常引經據典,通過借鑒一些古詩名詞或成語典故,可以使歌曲富有韻味美,讓人耳熟能詳,容易理解作品的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中國風”的主旋律則更多地取材於中國戲曲的古旋律,使用了戲曲元素或中國民歌的唱腔方式,這種采用“五聲性”的主旋律悠揚動聽,具有強烈的古樂感受。而在編曲和配器上,可供使用的中國傳統樂器種類繁多,不同的樂器可以根據需要營造出不同的氛圍,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琵琶、二胡、喇叭或是古裝電視劇中常見的編鍾、古箏等。此外,為了迎合時代的潮流,“中國風”也融入了更多現代的流行音樂元素,這可以讓歌曲既不失古旋律的柔美又具有現代流行音樂的動感。
二、“中國風”原創者群體特征
“中國風”的流行離不開一大群台前幕後音樂人不懈的努力。他們中的代表性人物,如方文山、馮曉泉、林夕等都是作詞、作曲方麵的高手,他們對“中國風”的獨特見解,使得他們能夠駕輕就熟地將現代流行音樂融入到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中,這種“混搭”不會讓兩種不同的風格產生衝突,在經過這些音樂人的巧妙運用後,讓“中國風”流行歌曲呈現出多元化的曲風。②
(一)才華與態度決定成就
一個音樂人的成功與其出身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無論是接受過專門音樂教育的林夕、孟子焱,還是後來才從事音樂研究的方文山、許嵩,在他們取得成功的背後都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就是那份對音樂執著的熱情。先天的才華固然重要,但就算天賦再高,如果沒有腳踏實地的刻苦鑽研,將全部的精力投入自己所愛的事業中,半途而廢,最終隻會一事無成。要想學會創作歌曲不難,難的是要先學會做人,所以現在這些經久不衰的音樂作品,都是音樂人多年學習、積累、沉澱的結果,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為人處事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對音樂內在品質的追求。
(二)不斷的學習促使進步
一首經典“中國風”歌曲的創作,需要音樂人具有非常深厚的古典文學素養,對傳統音樂的內涵和古典民族音樂的特點必須有著非常準確的認識,同時還需要迎合當代的審美需要,迎合大眾對流行音樂的要求,學以致用,靈活多變,敢於不斷探索創新,在不丟掉原有音樂本質的前提下,大膽地將多種流行音樂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一個優秀的音樂人還需要對不同樂器的使用非常熟悉,懂得這些樂器的演奏特點,理解如何利用這些樂器來更好地描述自己創作所要描述的背景環境,通過樂器營造出符合歌曲意境的旋律。所以一個出色的音樂人不僅要會作詞、作曲,還需要具備全方位的音樂能力和很高的音樂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