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風”流行音樂特征的分析與研究(2 / 2)

(三)用真實的情感創作

流行音樂之所以能夠得到大眾的喜愛,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其易於傳唱的音樂形式。如果能夠在音樂中添加包含高雅藝術的情感,就更容易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容易引起聽眾心靈上的共鳴,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對音樂欣賞的渴求,激發出他們對歌曲無限的喜愛。所以,一首歌曲隻是機械式地照搬古詩詞、套用典故,那也隻是機械地在歌曲中加進去一些修飾的手段,反而讓聽眾覺得歌曲浮華、空洞。一首好歌的誕生需要作者根據歌曲的意境深入了解相關的文化,像《濤聲依舊》的詞曲作者陳小奇,為了能讓歌曲充滿古詩般的境界,他深刻研讀了張繼所作的《楓橋夜泊》,並將其生動地運用到歌曲的創作中,當歌曲響起的時候,聽眾仿佛第一時間就被帶到那唐朝深秋的一個夜晚。

三、“中國風”多元化特征

當今的社會生活,人們更多的是強調個性,彰顯自我,期望實現個人的價值。開放交流的社會環境,使傳統的中國文化更多地接觸到西方先進思想,兩者在相互轉變中尋求著一種平衡。③在這樣的環境中,“中國風”流行歌曲作為流行音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為迎合大眾對流行音樂的審美,需要不斷地創新進步,博采眾長,學習借鑒不同的藝術形式,豐富完善當前的體係結構,因此多元化的發展就成為“中國風”流行歌曲前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中國流行音樂無論是從創作思想還是創作方式上一直都遵循著多元化發展的方針,特別是“中國風”流行歌曲更是注重在作品題材中加入大量的中國元素,以此體現出帶有中國特色的意境美。④現有的音樂作品中,在使用中國元素時方法多樣,既有在作品中加入曆史題材引用古詩詞典故,又有在歌曲唱法中融入傳統的方言口音或戲曲唱腔。但並不是一味地滲入中國元素就會讓歌曲具備“中國風”的特征,從本質上看,“中國風”是通過西方流行音樂的形式,在歌曲中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涵義,一首好的“中國風”歌曲,是以多元化作為創作的思路,以“中國風”作為創作中心思想,將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文化方式有機地、綜合性、創新性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既不失傳統的東方美,又符合流行音樂對時尚的追求,更容易得到青少年的認可和喜歡。

結語

“中國風”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全新流行音樂模式,盡管其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作為未來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一個熱門方向,隻要我們能夠把握住“中國風”的本質特征,繼續深入學習和研究,一定會促使“中國風”作為中國流行音樂的代表獲得世界文化藝術的認可。

注釋:

①張海明.流行歌曲與中國古典詩詞[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②李梅.“中國風”流行音樂藝術特征之探索[J].藝術評論,2012(10).

③黃聲巍.新時代“中國風”流行歌曲的創作特點——以《菊花台》為例[J].歌海,2009(5).

④孟麗.“風花雪”樂——淺析中國當下流行音樂“中國風”潮[J].時代教育,2008(6).

作者單位:沈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