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職聲樂教學的實踐探索(1 / 2)

中職聲樂教學的實踐探索

學術論壇

作者:王祖豔

【內容摘要】中職學生經過了中學階段,他們對音高、節奏等音樂基本概念有了初步認識。學生進入中職藝術類學校後,開始係統地學習音樂理論、視唱練耳及美學理論,並且接觸了一定數量的聲樂作品。學生專業技能通常有明顯提高,具備一定的演唱技能。但學生個體的差異較大,因此需要專業教師為學生選擇合適的作品,因材施教。在此階段教師還要強化訓練學生演唱技巧與技能,讓學生能深刻、準確、細膩地表達音樂作品。

【關鍵詞】中職聲樂教學氣息科學發聲藝術實踐

聲樂教學在整個音樂教育專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職音樂教育、學前教育等藝術類專業中,聲樂教學也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筆者在多年從事中職聲樂教學的工作中一直在探索聲樂教學的方法,從教學實踐中探索教學經驗。

一、正確地運用氣息

歌唱中的氣息對於剛入門的學生來說是最難理解和掌握的。因為,在歌唱時我們看不到氣息的存在,隻能靠意念去體會氣息,所以,合理地運用氣息是學習聲樂的關鍵。在中職藝術專業聲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懂得氣息在歌唱中的作用,學會正確地運用各呼吸器官,合理地掌握並運用氣息。隻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歌唱時獲得更加圓潤而連貫的聲音。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學生由於不能正確地運用氣息,甚至部分學生對氣息運用時所處位置都不清楚,因而在歌唱時容易出現較直白的聲音、高低聲區音色不統一、低音下不去高音上不來等問題。這是因為學生沒能掌握好歌唱中氣息的方法。筆者認為比較好的訓練方法是,做一些外部模仿的練習,借鑒一些形象、具體且容易掌握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去體會氣息。常見的方法如:在練習氣息時用聞花香的感覺來吸氣,吸氣時心情深沉、自然、放鬆,想象一下花的香味,然後隨著香味緩慢柔和地吐氣,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此時此刻小腹起伏的動作,持之以恒地練習,小腹吸氣的方法就得以掌握和控製。練習氣息的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打哈欠”、“驚訝”或“驚歎”的感覺來找氣息下沉的狀態,通過此方法的練習,讓學生掌握“吸著唱”的控製氣息的方法。

二、科學的發聲方法

教師要用科學規範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聲樂。科學的發聲方法包括歌唱心理和歌唱生理兩方麵。歌唱心理是指人腦對歌唱藝術的反映,包括歌唱時發聲心理的感覺、記憶、想象、思維、情感、直覺、才能、理智、性格、意誌等多種要素。歌唱在心理活動的支配下,發聲機能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調節。其過程滲透了情感的發展,從而達到歌唱技術與表現的有機結合。歌唱生理指歌唱發聲器官,由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咬字器官、共鳴器官四個主要部分組成。通過這些歌唱器官的協調配合,形成了歌唱的整體運動。學生在聲樂學習時,具備有關歌唱器官的構造、性能、調節及其運用的基本知識,才能在歌唱實踐中進行思維調控,從而提高把握聲樂學習客觀規律的能力。隻有充分了解發聲器官、了解歌唱心理,才能合理運用心理和生理這兩方麵,協調和掌握鬆弛的發聲方法,唱出優美動聽的歌聲。由於學生的隊伍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所以要將聲音按不同特質進行分類,如同一音色分類、同一聲區分類等。

三、藝術處理是聲樂教學的核心

聲樂教學不僅是為了解決音樂的音高、節奏這些基本問題,也不是為了“聲音而唱”,還需要對歌曲有充分的理解,能準確、完整地詮釋作品,使音樂具有生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藝術處理,或者說是對歌曲的二度創作。反之,就會使所唱歌曲變得蒼白無力、沒有感情,就是沒有靈魂的藝術。但在中職藝術專業學生中,他們大多對文化課、理論課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也不太重視諸如音樂史、作品創作背景、音樂常識等音樂理論課程。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理解作品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理論與實踐是互相影響並發展的。可以通過教師示範演唱或運用多媒體展示作品,學生通過老師正確的講解與標準的視頻觀摩,對表現聲樂作品一定會有全新的認識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