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詠歎調藝術(1 / 2)

《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詠歎調藝術

學術論壇

作者:楊嫚 李卓

【內容摘要】詠歎調《美妙時光將來臨》是《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著名選段,也是詠歎調中的瑰寶之一。文章以蘇珊娜的詠歎調《美妙時光將來臨》為切入點,著重探討詠歎調在歌劇中是如何完美地呈現,體會詠歎調藝術是如何豐富整部歌劇的音樂之美,並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感染力。

【關鍵詞】《美妙時光將來臨》蘇珊娜詠歎調

1756年1月27日生於奧地利薩爾茨堡的莫紮特,是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其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紮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完成於1786年。《美妙時光將來臨》是本歌劇中的著名詠歎調之一。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取材於法國18世紀文學家博馬舍的話劇,集中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性和世俗性。本歌劇共有四幕,詠歎調《美妙時光將來臨》出現在歌劇的第四幕中,是蘇珊娜為了懲罰費加羅對自己的不信任與疑心,故意唱的一首使他焦急的歌。下麵便以《美妙時光將來臨》為例,從三個方麵來分析《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詠歎調藝術。

一、從音樂的角度分析詠歎調藝術

(一)作品的音樂結構方麵

《美妙時光將來臨》出現在劇中的第四幕,蘇珊娜和伯爵夫人在實行預先決定對付伯爵的計劃時,費加羅發現了他們的行動,以為蘇珊娜與伯爵有鬼,而蘇珊娜發現費加羅在一旁窺視她們,便故意唱了一首詠歎調《美妙時光將來臨》。這首詠歎調運用了民間舞曲的音樂素材,表現了蘇珊娜活潑、開朗、樂觀的性格。在莫紮特歌劇中由於歌劇劇情內部結構的改變,促使歌劇音樂創作結構手段出現變化。①這首詠歎調,筆者從旋律和歌詞內容上大致把其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宣敘調,開始由C調進入,4/4拍,並且在第1小節處標有P,則曲調又開始比較緩慢優美,且前四小節基本音區在(c1)上,完全可以體現詠歎調的婉轉優美的特性。在第4小節,運用了比較緊密的附點節奏型,體現了蘇珊娜當時激動的心情,故意讓費加羅著急(譜例1)。

譜例1:

第1至4小節

蘇珊娜在演唱第一部分時用優美婉轉的歌聲表達了內心“美妙時光將來臨,倚在情人的懷抱裏,多麼幸福啊多歡欣!如今的心情再也不感到鬱悶,誰還能幹擾我幸福的命運”,在第8至11小節又重複了前4小節,在這裏起了強調的作用,更明顯突出了詠歎調的特性。但後麵12至15小節的旋律卻和第5至7小節的旋律完全不同,雖節奏基本都為兩個八分音符的節奏型,但是12至15小節在此處是承接的作用,既是第一部分的結束又是第二部分的開始。後麵緊接著是蘇珊娜看到周圍的環境:“啊!多稱心,四周的景色宜人,這裏美好的一切,都充滿愛情的氣氛,夜晚多幽靜,幸福時刻將來臨!”在這裏不隻是人物內心感情的洋溢,就連周圍的環境都是愛情的氣息,充分表達了蘇珊娜對愛情美好的期待,同時也暗示著費加羅的意思。

第8至11小節

第12至15小節

緊接著第三部分改用6/8拍,在開始之前的25至30小節均有跳音出現,是為整個作品的高潮做鋪墊,表現了蘇珊娜內心越發感到輕鬆,隨著跳音的出現,更突出了蘇珊娜的活潑聰明(譜例2)。

譜例2:

(二)作品的旋律調性方麵

作品的第三部分在采用6/8拍後,便在優美婉轉的旋律中又帶有一絲活潑輕鬆的舞曲感覺在其中,並且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所不同的是,第三部分全部的旋律伴奏都是跳音進行的,所以從整個旋律的感覺上雖都有詠歎調優美、婉轉的特性,卻又有許多不同之處。第三部分是由明顯的F大調進入,旋律明亮,為其增添了小調的感覺,細膩和緩,而後回到了F大調,這樣大小調交錯出現,不但可以將蘇珊娜激動又夾雜著害羞的心情表達出來,而且還為整個作品增添了許多色彩,使詠歎調的旋律更豐富,色彩更鮮明(譜例3)。

譜例3:

二、從二度創作的角度分析《美妙時光將來臨》的詠歎性

蘇珊娜在演唱《美妙時光將來臨》“來吧,親愛的!穿過青翠的樹林!來吧!我向你奉獻玫瑰花環和我的心”時,整個心境都融入了花園裏,歌聲隨之飛揚。演唱時,則需要連貫的氣息支持其聲音的進行,整個聲音的位置也要到位,才能將最好的狀態融入進整個作品(譜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