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詠歎調藝術(2 / 2)

譜例4:

此處演唱者極其巧妙地將莫紮特的《美妙時光將來臨》這一詠歎調作品進行了二度創作,以賦予聲樂作品鮮活的音樂生命和情感發展為過程,準確而完美地揭示了作品的內涵與詠歎調的風格,並且塑造了蘇珊娜這一鮮明的音樂形象。在演唱此段的第一句中第1—3小節時,聲音需要弱下來且多一些“真音”,但是在聲音下來的同時,氣息不能斷,給出一定的支持,聲音才會以弱音的形式唱出來,使其更婉轉、唯美而且詠歎性更突出、更明顯。此處不僅利用演唱者自己的聲樂演唱功底對原作詠歎性進行了再現,而且通過再現原作對其進行了豐富和補充,使《美妙時光將來臨》這一作品的詠歎性更為明顯突出。二度創作不僅是對音樂發展的促進,也是促進音樂作品的一個輔助手段,是音樂表演真實性和創作性的統一。

在此處的“快來吧”是第三次出現,雖然沒有在很高的位置上,卻處在較長音值的位置上,所以還是需要相對保持氣息的支持,聲音雖相對較低、較弱卻不失力量。在作品的第三部分,基本上所有的伴奏都是用跳音的形式。這個跳音形式的旋律伴奏,不僅能突出演唱者聲音的優美婉轉,更能體現其對“蘇珊娜”這個音樂形象的二度創作。這其中少不了演唱者對本詠歎調的理解分析和深層研究,隻有充分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動才能更好地進行二度創作,所以在平時的音樂學習中要注意這一點。二度創作不僅可以提高演唱者自身的音樂修養及素質,更是對聲樂表演技能的全麵展示,2000多年前,先秦公孫尼子的《樂記》在開卷的《樂本篇》就談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之使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②。認知了這一點,我們便更能清晰透徹地對本詠歎調作品有進一步的了解。

三、從戲劇性的角度看詠歎調

莫紮特的歌劇很多部分都是具有強烈戲劇性的作品,在《美妙時光將來臨》的第三部分中,蘇珊娜唱道:“那溪水在歌唱,微風在低吟,耳邊蕩漾著甜蜜溫柔的聲音,鮮花散發著幽香,綠草如茵……”蘇珊娜在演唱時,運用了非常細弱的聲音起聲,雖然是弱音起,但是仍然可以從中明顯地聽出蘇珊娜非常強大的氣息支持力,更突出了此作品強烈的戲劇性。蘇珊娜的聲音雖然很弱、很柔,但卻依然能夠傳到每個人的心裏,體會到聲音中的柔和唯美,並且她的聲音線條是如此地突出。此處與第三部分剛開始的“快來吧,歡樂時刻快快來臨”有所不同的是,蘇珊娜的聲音與周圍的環境融合得天衣無縫(譜例6)。

譜例6:

此段與前幾段相比較在演唱上更柔和,此處的第三小節處出現了裝飾音,起到了豐富作品的戲劇性效果。通常我們會認為,在第一部分(宣敘調的部分)開頭是相對歡快的旋律,應該會有裝飾音出現,更能強調旋律和整個作品的戲劇特性,但莫紮特卻在第三部分旋律比較柔和婉轉的地方加入了裝飾音,起到了裝飾點綴的作用,豐富作品的戲劇性和旋律的靈活性。此處旋律是婉轉柔美的,莫紮特卻在此處加入裝飾音,更突出了整部作品的戲劇特性。

在這樣的環境下,蘇珊娜用極其柔美的聲音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讚美。此時蘇珊娜的心境是美好的,其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費加羅深深的愛。

結語

蘇珊娜用這一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詠歎調《美妙時光將來臨》表達了對愛情的向往,以期待美好的愛情快快來臨。本首詠歎調通過蘇珊娜的演唱和幽美環境的完美結合,運用跳音伴奏表達長線條的音樂感覺,是《費加羅的婚禮》中具有代表性的詠歎調之一,同時也是古典主義時期更為成熟的詠歎調作品,被後人傳唱至今。

注釋:

①摘自歌劇詠歎調《美妙時光將來臨》演唱與音樂分析。

②《樂記》為中國儒家音樂理論專著,西漢成帝時戴聖所輯《禮記》第十九篇的篇名。

參考文獻:

[1]人民音樂出版社.費加羅的婚禮[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王次炤.莫紮特(古典音樂大師)[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3]科貝.西洋歌劇故事全集[M].張洪島,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4]張弦.西洋歌劇名作解說[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通訊作者、指導教師:李卓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