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聲樂作品正譜伴奏的實踐與思考
學術論壇
作者:何天
【內容摘要】鋼琴伴奏是一門專門的藝術,它能為演唱者做好感情鋪墊,調動演唱者的情緒,使演唱者的水平得到最大發揮,是聲樂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伴奏者通過融入自己的情感,與演唱者嫻熟配合,使聲樂作品得到最完美的詮釋。文章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探討聲樂鋼琴伴奏在教學中的運用,通過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來進一步探討正譜伴奏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國民族聲樂鋼琴伴奏正譜伴奏
中國民族聲樂是我國傳統音樂藝術精髓的一大體現,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吸收學習了西方音樂技法。隨著我國民族聲樂作品的逐漸豐富,作品中所體現出的鮮明的民族性和藝術性也日益增強。
鋼琴伴奏作為民族聲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越來越受到各方重視。然而,通過筆者的伴奏經曆,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隨意加入即興伴奏、風格把握不準確、踏板隨意亂用、與演唱者配合不緊密等,這些嚴重影響了演唱者的正常發揮。當然我們不是以偏概全地否定即興伴奏,而是強調即興伴奏時,伴奏者應當具備完善的技術和即興能力,除此之外,在風格、和聲等方麵應當具有良好的音樂素養。
那麼,何為正譜伴奏?
正譜伴奏在作品風格、音樂形象以及背景襯托等方麵都十分講究。由於是作曲家專門編配的,所以與作品的契合度更高,融合得更好。就國內現狀來看,對美聲教學中的正譜鋼琴伴奏關注較多,民族聲樂教學中研究較少。將中國民歌與西洋樂器——鋼琴完美結合,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一、鋼琴伴奏的運用
鋼琴伴奏是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它們互相襯托;伴奏和演唱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所以人們常常用“紅花還要綠葉襯”比喻鋼琴伴奏對聲樂藝術的襯托作用。長期以來,有些人對鋼琴伴奏的認識比較狹隘,認為隻是給演唱者“起個頭,給個過門”,不予重視。雖然在表演的分量上有主次之分,但在地位上兩者是完全平等的。
而鋼琴伴奏是一個藝術再創作的過程,從學術層麵上稱為鋼琴藝術指導。這也意味著鋼琴伴奏不再是一種配合、一種附庸,而是更高層次地對藝術進行把握和指示。鋼琴伴奏者通過融入自己的情感,運用高超的演奏技巧與演唱者配合,使聲樂作品有最完美的演繹,它左右著演唱者的發揮,在聲樂表演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正譜伴奏的運用
我們目前接觸的大部分正譜伴奏都是用於美聲教學、歌劇以及藝術歌曲等。在我國民族聲樂教學中,大多以即興演奏為主,其中還混雜著大量簡譜。不過隨著民族聲樂事業發展,中國作曲家也開始根據“中國風”來創作新型民族聲樂作品。這些作品民族風格強烈,專業性更強,充滿了時代的氣息。隨著民族聲樂的進步,為了更好地表現作品,正譜伴奏正逐漸進入民族聲樂教學當中。
(二)中國民族聲樂作品中伴奏的具體運用
由於中國民族聲樂作品獨特的調式調性(五聲旋律),所以在和聲的配置上不能照搬西方大小調式的和聲方法。應盡量采取大二度、小七度來表現民族調式特有的風格。在三度疊置和旋中常通過替代音或附加音來增添“味道”。
在伴奏肢體方麵也有一些獨特的編配方法,比如柱式和旋肢體、複調式肢體、象征性肢體以及京劇特色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