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二胡教材科學係統規範化發展的思考與建議(1 / 2)

關於二胡教材科學係統規範化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學術論壇

作者:湯雪晴 劉楊

【內容摘要】二胡藝術的蓬勃發展推動著二胡教育事業的發展,教材作為教育的載體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二胡教材成為二胡教學的最好體現。近年來,二胡教材相關研究逐漸被專家學者們所關注,“科學”“係統”“規範”成為教材研究中被強調的詞,這符合現代多元化發展趨勢。但目前的二胡教材研究在二胡藝術中並不占主流,涉及“科學、係統、規範化”的相關研究也隻是淺嚐輒止。文章就二胡教材應具體如何符合“科學、係統、規範化”發展提出一些見解。

【關鍵詞】二胡教材科學化係統化規範化

一、規範化方向

1.首先,我們應從二胡的基本功、技巧等操作方法(即演奏方法)方麵做到統一規範化。比如右手握弓的姿勢(大拇指是彎曲的還是直的?弓子應該是握在手的哪個部分?偏前?偏後?中間?)、拉弦時的用力點(拉外弦時的用力點應是大拇指對弓杆向下的作用力?還是中指對弓杆向外的作用力?還是其他?)等。因為方法的統一是為了做到教育的一視同仁,同時帶來藝術發展整體劃一地前進。

2.在統一規範最基本的硬性要求上,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二胡教學的科學實施。因為每個教師的水平不一,學習經曆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很難按照常規體係來教育每個學生,這樣容易造成教學過程中的進度不一。試想,如果每個教師都教給學生一種練習方法,那麼,全國如此多的教師,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所以,在首先規範客觀教學內容之後,還需要求訓練方法相互借鑒。即便這種借鑒不能保證其完全規範統一化,但至少我們可以按照實際情況將其科學化。比如說有的教師訓練學生是用機械的、不斷重複的方法讓學生練琴,而有些教師則用鼓勵學生多聽多模仿的方法。兩者其實都存在優缺點,前者可能在技巧和基本功方麵可以訓練出很紮實的基礎,後者則更可能培養出學生很好的樂感及較高的審美情趣。從科學性的角度來講,顯然兩者之間是可以互補的。這一切都需要科學的教材予以支持。當然前提是,教師應懂得“因材施教”,科學合理地利用教材,發揮教學才能,對不同個性及條件的學生進行不同形式但內容相同的教學活動,盡可能地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進步。

二、係統化方向

除了基本的二胡藝術史和音樂史學類教材需要增設之外,還應增加一些類似心理學、生理學以及教育學方麵的教材。以豐富學生的思維訓練,從單一的演奏訓練中擴展開來,更好地培養學生多角度理解音樂的演奏以及內涵的綜合能力。心理學與生理學的學習和了解,不僅可以使我們懂得怎樣運用相關知識理性分析及處理自己演奏中所遇到的問題,同樣對於教學中的學生也是一樣。而且隨著社會現代化的步伐加快,學習二胡藝術的人越來越多,學習人數的不斷增加勢必需要大量的教學人才,這給高校的學生在外兼職二胡家教提供了便利,這些無形中都涉及教育的相關問題。此外,還需增加一些中西方美學、哲學等課程。要知道音樂表現的是美與情感的結合,單憑技巧來完成隻會使音樂顯得死板,尤其是現代西方樂器移植過來的曲目,本身就帶有濃厚的西方文化色彩,如果演奏者對此不甚了解,是不可能演奏出移植作品該有的效果的。另一方麵,中國傳統以及民間音樂的特征為音樂注入了獨特的韻味,而這種韻味的存在正是文化以及傳統的一種承載,那麼對韻味的把握自然就要求演奏者不能離開對美學等傳統文化的學習,學習得越深入理解得便越透徹,領悟得越自然也就越恰當。所以高水準的二胡演奏應該是除了包含高難度的技巧掌握外,還應該具有對作品內涵深度兩方麵的領悟能力的綜合要求。最後比較重要的是,在二胡教材內容的涵蓋方麵應該包括傳統、現代、民間、移植以及流行等多方麵的編排,多樣化的教材內容也是教學係統化的一種需要。隻有讓學生接觸盡可能多樣化的音樂元素,才能從多角度激發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二胡教育以及藝術的發展才能走向一個更加蓬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