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動畫加工業對國產動畫的影響
學術論壇
作者:肖麗 何百鳴
【內容摘要】上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國外動畫產業加工形式和製作的多樣化、規範化,國內動畫產業的加工出現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文章就國外動畫片加工業對國產動畫造成巨大影響的原因做了分析和比較,並從國產動畫產業的特殊性中找到應對措施及發展方向,把這種衝擊轉化成動力和契機,讓國產動畫產業盡快找到正確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動畫產業加工製作藝術技術
一、國產動畫製作產業發展現狀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外動畫片加工業大舉進入國內動畫市場,給中國動畫製作行業帶來了一股新風。隨著國外動畫片形式的多樣化和製作的格式化、規範化,我們看到了國外動畫業的繁榮和異彩紛呈;但不得不引起重視的是,國外動畫片的製作費用是中國動畫片製作費用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這使得中國動畫行業受到了極大衝擊。
“美影廠”的在職中老年創作人員和剛剛進入行業的青年人紛紛離開原單位去給國外動畫片進行加工製作,當時在國內產生了巨大影響;許多美術行業和各大專院校的高才生都“蜂擁而上”,瞬間,國外動畫加工業在中國“遍地開花”,中國動畫行業因此受到了很大打擊;以及一些行政方麵的幹預等,這些都是影響中國動畫原創力量的原因。
在“文革”這個特殊時期,國內專業內還形成一個規矩,離開了原單位就不準回來,很多人後悔了也不行。管理層也出現了問題,一些領導都是從黨政機關上台的,對人才毫不關心,權力最大,但對動畫卻不太熟悉,使用各種行政方法阻止這些離開的創作人員再回到原單位,這真正地打擊中國動畫的原創力量。
二、國內外動畫加工製作的區別
國外動畫在中國的加工形式都是最低端的。因為在國外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加工模式。原創、劇本、造型、故事分鏡、對白、攝影表(動作要求)、音樂音效等都是在國外創作完成好了的,甚至動作表演都在律表上,有嚴格的規定,一格都不能改動,這樣把我們的創作發揮幾乎降到了零。
在國內加工行業中被重用和被提升為執行導演的人員,隻要美術基礎好,能盡量猜透客戶在動畫片加工上的要求就可以,這和動畫片的創作要求相差甚遠。我國的原畫(動作設計)隻是“依樣畫葫蘆”,多一格、少一格都不行。另外,語言不通,我們根本不知道在做什麼,詞不達意,對於為什麼要規定得那麼嚴全然不知。這樣培養出的一代動畫人,不懂得表演,隻懂得按照動作概念做,沒有文學修養,沒有電影理論修養,對於動畫片的表演理論一竅不通,再加上需要的能力就是繪畫基礎好,動作要求也是模仿真人,包括每步多少格等一些最基礎的東西,這樣就開始做動畫了。
動畫影片的製作(創作)需要多種藝術修養以及長期的創作,不僅要有很好的美術基礎,還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電影知識、戲劇化的表演,尤其是動畫的表演非常重要。中國老一輩動畫藝術家都有非常全麵的藝術修養,對中國傳統戲曲、戲劇都有很深的了解,把動畫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得非常好,創作出了很多精品。我們對動畫創作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感受到動畫前輩對中國的動畫發展做出了多麼偉大的貢獻。動畫不同於實拍電影,二者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動畫更像是戲劇類電影,它的劇本和故事都不是寫實的手法,注重很強的戲劇效果,甚至是反諷的、逆向思維的戲劇效果,是用電影拍攝的舞台劇,場景中有很強的舞台燈光效果。因此,動畫與實拍電影無法相提並論。現今發明了“真人動作捕捉儀”,可將動作完全不加修改地放在動畫人物中,筆者認為這已經不是動畫了,而是3D電影,那些動作情節與動畫片也沒什麼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