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產動畫加工製作的標準和要求
中國動畫的發展路徑是和中國的戲曲戲劇藝術結合得非常完美的藝術成果。“文革”之前,中國動畫人才的培養是向社會上招收有良好美術基礎的人,到“美影廠”後,接受一定的美術培養,就是主要向中國戲劇大師學習戲劇化的表演、京劇中的程式化表演及誇張的肢體語言。編導人員更多地是向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如蘇州評彈、京劇、地方戲曲、民間藝術等,這是他們經常在一起津津樂道的藝術門類。“文革”中對於傳統的學習中斷了,完全停止了藝術創作,而“文革”後,當時的青年已進入中年,而老藝術家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中國動畫沒有做好傳幫帶。上世紀80年代,動畫處於恢複期,又迎來了改革開放,國外動畫片加工業紛至遝來,加上我們對於人才不夠珍惜,徹底衝垮了國內動畫片的創作。動畫創作是現代技術和傳統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尤其是創作經驗,不大可能依靠自然生長的方法。世界動畫發展得非常快,其實技術水平也不過如此,而藝術水平卻突飛猛進,這是一場思想藝術的大飛躍,而中國動畫業還沒有擺脫困境,筆者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沒有被很好地傳承。隨後,在日本動畫的強大攻勢下,青年一代受到了很大影響,中國動畫開始向日本動畫學習。最早,日本動畫有很長一段時間被世界排斥在外,世界動畫節上根本不接受日本動畫參賽,但後來日本的“宮崎駿動畫”使這些得到了改觀,加上日本是世界上動畫片的生產大國,價格也相對低廉,使得世界人民慢慢接受了日本動畫片,承認了其動畫形式。但仍有部分歐洲國家不接受日本動畫。
四、國產動畫產業發展契機
中國動畫片是從蘇聯傳承下來的,基本上是歐洲的動畫模式。動畫片本土化後和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結合得非常好,在世界動畫之林中獨樹一幟。但中國動畫片以受教育為主,限製題材,而且主要針對的是青少年兒童,再加上國家對此也不夠重視,投入得非常少,因此產生了極不正常的現象。而且這種低端製作也導致了動畫業很難恢複,加上中國傳統戲劇的退場,年輕人大多已不再了解傳統戲劇表演。但中國動畫的前輩就是在中國戲劇藝術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所以中國動畫片在全世界的地位一直是被認同的,在藝術上也一直受到好評。
(注:本文為西華大學2013 年教改項目《探討式互動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
作者單位:肖麗,西華大學
何百鳴,四川傳媒大學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