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水彩風景畫表現語言的魅力(1 / 2)

談水彩風景畫表現語言的魅力

學術論壇

作者:謝韻菲 張洪亮

【內容摘要】由於水彩工具輕便而利於攜帶、調合介質易得以及水彩顏色通透明快等特征,讓風景水彩畫成為記錄大自然瞬息萬變的最佳繪畫方式,同時還是凝聚了畫家獨特表現語言的藝術品。文章以張洪亮海景寫生係列為例,從布局、用水、用色、精神方麵探究畫家的水彩風景畫中獨特的表現語言魅力,並揭示他“使筆使墨時,得心應手,然後乎不知筆與墨”的奧秘,以期給廣大水彩愛好者在開拓自我獨特風格的藝術道路過程中帶來一些啟示。

【關鍵詞】張洪亮水彩畫風景畫表現語言

追溯水彩風景畫的源頭,它起初是以墨水素描為主並略施色彩的淡彩畫,其色彩技法和表現方法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後,已成為世界性的畫種,可以表現深刻的主題思想和崇高的人生哲學。但是水彩風景畫在藝術形式上表現手段還是過於單一,束縛了藝術語言的表達。還有不少畫家在水彩畫創作過程中過分注重技法而忽略了作品內在思想,或者注重水份而忽視了對色彩的思考,甚至沒有對水彩本體語言進行研究。水彩風景畫當中的表現手段、技法、色彩、內在思想等是畫家在創作作品當中需要探究的表現語言。豐富多彩、富有內涵的表現語言是一幅成功的水彩風景畫得到欣賞者青睞的關鍵。

張洪亮是當代水彩畫家。他從小熱愛藝術,並對中西繪畫理論和技巧有著鍥而不舍的實踐研究。他生在廣東陽江,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為其提供了無限的繪畫靈感,也為他獨特表現語言的形成奠定紮實的基礎。在考入廣州美術學院後,張洪亮有幸師從於王肇民、胡钜湛、郭紹剛等幾位藝術前輩。尤其是胡钜湛,他強調水彩畫本體藝術語言同時借鑒傳統水墨畫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等表現方法,和王肇民先生主張在水彩畫中高度融合油畫的色彩和素描基礎等觀點,對張洪亮獨特的表現語言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欣賞他的水彩風景畫能使人回歸到自然中,能尋找到水彩藝術語言本質的魅力所在。下麵筆者將解讀張洪亮海景寫生係列作品中表現語言所彰顯的魅力。

一、布局之魅力

布局是表現語言中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指通過在平麵空間構圖實現環境空間中的景物。在視野開闊的大自然中,怎樣去表現大的空間層次,怎樣利用空間層次去表現畫麵的主次,是解決布局問題的關鍵。在《東平海灘》構圖中,麵對著一望無垠的大海、繁多雜亂的岩石、枝繁茂葉的小樹林,張洪亮起稿時主觀地將畫麵分成遠景、中景、近景三大層次,並且對大自然中繁雜的景物果斷地進行取舍,例如左下角那一小堆岩石和小籮筐是畫者有意添加到畫麵這個位置,目的就是使畫麵達到構圖上的均衡,同時給畫麵內容帶來一種“風吹籮跑”的小趣味,更與畫麵所描繪的氣象相呼應。另外張洪亮在《崇武漁港》中的構圖更是匠心獨運,聚散疏密有致的船隻和遠處高低起伏、縱橫錯落的船杆,加上用水噴灑形成的雨點,讓整個畫麵構成富有點線麵的秩序感和節奏感。視覺感受的均衡、疏密關係、點線麵安排或從大體入手等表現方法貫穿張洪亮的整個布局過程,他認為:與選景相比,構圖更強調的是對所見客觀事物的表現與創造,不是一成不變的照搬模仿,而是利用各種藝術手段與審美原則令布局出來的各個元素發揮出更大的視覺效果和作用,否則就失去藝術本質的意義,並讓表現語言黯然失色。

二、用水之魅力

19世紀英國著名水彩畫家和理論家拉斯金曾寫道:“水彩在畫家的處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質所形成的幻想與造化,濺潑的痕跡,凝結的色塊以及斑駁的粒狀,雖然對於畫的表現沒有什麼意義,但由於偶然產生的夢境似的造化,明麗的色調與輕柔的感覺,是其他材料所沒有的。這也許不經意地起到了使觀察者‘從透明的記憶倉庫中喚出的知識和情感的導火線的作用’”。由此可見水就是水彩畫本體的藝術語言,水隨人意,善用水者,在特定的創意驅使下,情感便可以借助水的流淌、擴散而盡情發揮。張洪亮可謂是“用水能手”,水流動的韻味在其《東平海灘》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憑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作畫時的感覺,在處理陰雨天氣時用到了濕紙法,在紙麵刷水進行著色,在濕紙上筆觸被見度最弱,造成一種朦朧虛幻的美感。同時通過充分掌握水分的分量和幹濕程度來控製水的流動性,令整個灰蒙蒙的天空富含空氣感和空間感。張洪亮還巧妙地利用水的偶然性,通過傾斜畫板讓水在自然重力下帶著裹挾力和衝刷力自然流動,陰沉沉的烏雲便富有層次感地呈現出來。畫家也在《閘波漁港》中捕捉了水的偶然性,胸有成竹地在天空中製造積水效果,利用水的流動性偶然地衝刷出一片片輕盈的白雲,整個畫麵添加了不少的趣味性和靈動性。要熟練地掌握水的流動性與偶然性,要有長期的生活積累和過硬的技術基礎,否則即使出現水色流動或偶然效果,也會因為自身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而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