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篆書、楷書中感受漢字美學(1 / 2)

從篆書、楷書中感受漢字美學

學術論壇

作者:張琦 尹言 寧鳳翔

【內容摘要】漢字之所以能夠成為藝術品,有兩個主要因素決定:一是中國文字起源於象形文字,與繪畫淵源頗深;二是中國人使用特殊的書寫工具——毛筆。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化,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美學特征。在舉世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以“篆書之美”命名的北京奧運體育圖標,以篆字筆畫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國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現代圖形的簡化特征,搭載著奧運這列快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心中的“美”。唐代楷書則形成一種勁健有力、雄強肥碩的美術哲學,是尚“法”與尚“情”的完美統一。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審美理想依附時代的“脈搏”,共同打造中國漢字的美術哲學。

【關鍵詞】漢字造字精神美術哲學

在文字誕生之前,人類傳達和記錄信息的手段是很豐富的。影響較大的當是神農氏時代,使用結繩記事的辦法治理社會,管理當時的事務。黃帝時期,史官倉頡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受到鳥獸足跡紋理的啟發開始創造文字,輔以帝王宣揚宗教、倡導風範。象形文字由此應運而生。而早期人類通過“設計”和“改良”文字這種社會活動,逐步保存下初民悠遠記憶的曆史性、純粹性,具有其他文獻不可替代的價值。

早在漢代,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六書)。有了六書係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該係統為規範,以書法為載體完成了篆、隸、分、草、行、楷的遞變。我國的書法,被稱為東方的一種美術,亦屬於情感的一種藝術,能給予人美感,也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在今天,篆書在文字表達方麵似乎有其局限性,但由於這種書體實現了全國文字的第一次統一,這種曆史意義的進步直接關係到對於我國早期書法曆史的研究。因此,漢字的視覺美感研究從此處著眼也最合適不過了。

書法和繪畫二者屬於表達情感的藝術,篆書美,正是書法、繪畫的完美結合。篆書最主要的造字原則就是所謂“依類象形”,亦是造字六法中提到的“指示字”和“象形字”,將原始審美寄予文字之中,表達出生動的具象性和鮮明的再現性。“依類象形”,並不是物體外形如實地描繪、實體的照搬,而是依物象外貌下的結構體,以曲線或折線進行取舍,這種取舍是對物體輪廓線條進行抽象的概括,但絕非西方式的純粹抽象,它介於純粹繪畫寫真與純粹抽象形式之間,若即若離的象形符號。漢字傳達視覺美感,在於它具有這種類似圖畫的形式特質和被簡約為線條的構成等雙重性格,與此同時,透過柔軟的錐型毛筆書寫,而使得中國文字的造型豐富、變化了起來。商周的甲骨文及青銅的金文,亦即所謂的大篆文字,線條勻圓盤曲,結體整齊積聚,追求平行、均勻、對稱,字形多取縱勢,有豎行氣,端莊凝重,筆力穩健,刻工精密,石與形、詩與字渾然一體,古樸圓勁。那種如童趣般的稚拙、可愛、質樸和天真質趣,乃至誇張、詼諧、突出和穩練等都無所不包,多元並蓄地豐富著初期象形文字之美。由於這些載體材料都是比較堅硬的,刻起來往往是直線條,所以絕大多數文字的結構被動地設計為方塊形或長方形。這種獨特民族文化藝術一直保存到今天。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審美觀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後,秦代小篆揚棄了大篆造字特點,對字體進行簡化的同時廢除了六國的異體字,增強了書寫時的抽象趣味,其審美情趣在於其字體構造古雅優美,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它的整體美更是適應了當時的大眾審美需求,對後世隸書、楷書的結字和章法起到了一定的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