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優勢 提高效率
學術論壇
作者:餘嵐
【內容摘要】作為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圖案設計應注重學生創意思維和操作能力兩個方麵能力的培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我們提供了更高效的教學環境,也為圖案設計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如何有效地利用世界大學城學習平台課程資源建設,讓在學生學好基本的設計知識、技能的同時,創意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是我們在圖案設計教學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文章就信息化背景下以圖案課程為載體,提高學生這兩方麵的能力展開論述。
【關鍵詞】信息化大學城圖案設計創意思維
世界大學城在湖南職業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湖南職業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整體水平。信息化平台的廣泛應用,對於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都有顯著作用。很多高職院校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技能、知識、素質的綜合提高。對於藝術設計類的圖案設計課程,我們充分考慮課程自身的特點和信息化的教學背景,進行了認真思考和改革實踐。
一、圖案設計課程的性質及特點
(一)圖案設計課程的性質
圖案設計是藝術設計各個專業所必須涉及的,是集圖案創意、裝飾表現為一體的應用型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造型能力和設計能力的課程。如果說,構成藝術是繪畫基礎與設計課程之間的橋梁,那麼圖案設計便是設計課程的起點。因此,該課程是高等藝術類學生必修的一門設計基礎課程。
(二)圖案設計的特點
1.裝飾性
裝飾性是圖案對形式美追求的具體表現,也是圖案的基本特征。所謂裝飾,即是對現實生活中真實物象的藝術加工與再設計,通過設計師對自然萬物的重新提煉與加工,使之符合藝術規律、飽含藝術特征,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圖案是以人們所創造的新的美,去補充自然的美。把美的感受傳遞到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是圖案裝飾性的集中體現。
2.實用性
圖案本身的目的性決定了其一方麵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屬於意識形態的範疇;另一方麵又與人們的物質生產、生活密切結合。圖案本身具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形式美感,但是圖案的根本意義在於通過與紡織品、陶藝、服裝、室內設計、工業設計等具體的設計門類結合,創造出具有鮮明特色並有實際使用價值的現代設計產品。因此,實用性是圖案的另一個突出特征。
二、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難以拓展
在傳統教學方式中,由於我們多采用有限的課件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我們可提供的教學資源非常有限。這不利於學生知識可持續的積累和教師隨時隨地調用各類資源,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二)交流互動不夠及時
一旦離開課堂,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互動基本中斷。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疑難問題時,不能及時找到教師解決。久而久之,積累的問題多了,學生對該課程便失去了興趣。
三、傳統教學方式與信息化平台有機融合
將傳統教學方式與信息化平台有機融合,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麵拓展教學,通過更多更流暢的交流互動,建立海量化、係列化的資源庫,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
(一)通過充分運用信息化平台,拓展課程資源
一張成功的圖案設計需要好的造型、形式、創意、技法和色彩,這對於初出茅廬的學生是不容易做到的,隻有在表象得到一定程度積累後,他們才有施展才能的空間。在以往教學中,教師一個PPT就講完了理論和實例,在課堂上可提供的教學資源少,這不利於學生表象的積累,不利於他們審美情趣的培養。因此,圖案設計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以學生心理需求為出發點共建立了8個篇章,包括:理論篇、實戰篇、靈感篇、民俗篇、心理篇、方法篇、文學篇、應用篇。其目的是加大課程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拓展學生的視野,在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同時,使其創意思維能力也得到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