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學術論壇
作者:仇寧
【內容摘要】高職電腦藝術設計專業要做到藝術與技術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市場的結合,是一個複雜但必須實現的任務。文章針對社會對電腦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及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和教學改革探索,以完善高職電腦藝術設計的專業建設為目的,使其走上健康持續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改革
高職的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順應市場需求而產生的具有時代性與學科交叉性的專業,是藝術與技術、理論與實踐、專業技能與專業素質有機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在高職電腦技術運用專業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高職院校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有兩類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傳統的高職電腦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基本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參照本科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安排,是理論教學+實踐兩段式學習,沒有交叉,職業教育特色不明顯;二是初期高職電腦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工輕學,僅具有某一特定藝術設計崗位的操作技術,培養的學生隻能是技術單一的工人,不具備發展力和競爭力。這兩種模式都不能使學生很好地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有必要從人才培養規格、課程體係、教學方法等各方麵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可以從“人的發展、職業的發展、技術的延展、崗位的拓展”這四個層麵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分析需求,探討教育改革問題
(一)針對社會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院校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是藝術設計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專業,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即致力於培養服務於行業一線需要的專業設計人才,培養企業需要的創意、設計的實現者。培養具備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從事平麵設計、廣告設計、網頁設計、插畫設計及多媒體的設計與製作,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行動力的人才,為相應行業輸出設計師和設計製作人員,尋求“技術的延展”,進行“職業的發展”規劃。
學生具備的能力結構包括:
1.基本技能。具有紮實的文字能力、協調溝通能力、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熟練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以適應企業的現代特性,為承擔工作任務和將來發展奠定基礎。
2.職業崗位技能。即平麵設計軟件、網頁設計軟件、辦公軟件熟練使用的能力。學生能熟練運用設計軟件進行藝術設計,掌握職業技能,具備崗位基本要求。
3.專業能力。即平麵廣告設計、包裝設計、CIS設計、書籍設計、插畫設計、網頁設計、展示設計的能力。學生能夠掌握專業技能,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創新意識和設計能力,熟悉相關行業標準,從而實現滿足工作的需求。
社會對電腦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對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具備崗位主要技能人才的認同,為專業改革增加了動力。
(二)根據崗位需求,科學構建課程體係
根據崗位主要技能的需求和就業後工作職業能力的需要,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和教學改革探索,使學生具備基礎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技能、就業崗位能力,必須科學地構建課程體係。建立以培養學生崗位技能為重的項目式實踐教學體係,使電腦藝術設計專業人才職業技能的培養得以明確化、具體化,實現學校到企業的順利過渡,就業後能在崗位群內靈活轉換以適應工作的需要,實現“崗位的拓展”。
(三)滿足學生需求,合理完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