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那個馬英九“最怕”的女生
作者:本刊綜合
有個女生,嫁給了一個清貧的男生,學生宿舍做婚房,家具都買二手貨。女孩的姐姐在他們新婚時送了兩床薄被,他們整整蓋了34年。實際上這時男生已位居高位,可嫁給了他的女生,還是素麵便裝,擠公交上下班……
這個女生叫周美青,嫁的男生,叫馬英九。
1952年出生於台灣的周美青,祖籍上海,父親周兆曾任英國籍輪船船長,身價逾億。由於家境豐裕,周美青從小念貴族學校,家裏還有傭人和車夫。
1974年8月,馬英九赴美國紐約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妹妹馬莉君告訴他,自己的一個女同學也要到該校念同一個係,讓他關照一下。啟程那天趕到機場後,馬英九妹妹將周美青介紹給哥哥,鄭重其事地要求哥哥: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這個同學兼好朋友。馬英九此時開始注意這個名叫周美青的女孩:身材高挑,一頭俏麗的短發,穿著流行的迷你裙,相當拉風,看上去精明能幹。馬英九心裏嘀咕:這樣能幹的女孩,似乎並不需要我照顧嘛。
馬英九和周美青乘同一班飛機到達美國紐約大學,開始了3年的學習生活。馬英九肩負著妹妹的重托,因此在課餘時間,他們倆很自然地走到一起。雖然馬英九的年紀比周美青大,但在生活上,還是女孩子比較細心,所以時間一長就反了過來,變成了周美青無微不至地照顧馬英九。漸漸地,馬英九發現,周美青聰明好學,為人平和,簡單、率真,散發著不同於一般女子的光彩。隨著兩人相處時間越來越長,馬英九有些困惑了。自小到大,他喜歡的都是清純型的溫柔女孩,一直欣賞的也是那種黑色長發、溫柔似水、小鳥依人的美麗。可眼前的周美青,單是那一頭幹練的短發,就與他的“夢中情人”相去甚遠。但不知為什麼,他卻被周美青深深吸引住了。
相戀兩年後,馬英九決定向周美青求婚。馬英九在自傳裏透露,他的求婚過程有點像是在談判,因為即將要到哈佛大學繼續深造,他想要先和周美青定下來。兩人在紐約大學的研究室麵對麵,隔著桌子對坐著,馬英九從桌上遞過去一個小字條,字條上隻有16個字:“事到如今恐需速定,勿再猶豫嫁給我吧!”就這樣擄獲了周美青的芳心。
1977年8月20日,是馬英九父母結婚33周年的紀念日。馬英九特意選擇這一天和周美青舉行婚禮,父親馬鶴淩和母親秦厚修從台灣趕來,他們對兒媳婦十分滿意。婚禮結束後,周美青麵臨著人生最重要的選擇——馬英九打算去哈佛大學繼續攻讀法律博士。但馬英九沒錢交哈佛大學的學費了。為了讓馬英九順利完成學業,周美青放棄自己的深造機會,陪馬英九來到波士頓打工掙錢。馬英九後來曾幽默地說,他那時在哈佛攻PHD(哲學博士),而太太修的則是PHT(Push Husband Through賢內助)。
在哈佛,馬英九夫婦住的是學校安排的經濟公寓,叫Holden Green,馬英九給它譯了一個好聽的中文名:“挹翠軒”。這類公寓沒有任何生活用品,需要學生自己解決。周美青在二手市場買了些舊家具,把上一屆學生留下的長椅改成沙發,用汽車輪胎做椅子;床就更簡單了,兩張舊床墊鋪在地上,根本沒有床架;心靈手巧的周美青還收集了別人遺棄的廢物,改造成裝飾品,經過周美青的布置,貧寒的小屋頓時充滿溫馨。1980年,在馬英九博士畢業前夕,大女兒馬唯中出世。六年後,他們又添了一個小女兒馬元中。
1981年開始,馬英九回到台灣步入政壇,後來從台北市長一路做到“總統”。
隨著丈夫的平步青雲,周美青是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呢?2011年11月17日,馬英九在新書《傾聽與對話》的發布會上,有友人提問馬英九在外是“總統”,回家如何轉換角色時,馬英九回答,“我不必特別扮演什麼角色,人家已經確定我的角色了,太太是我們家的董事長,也是我們家的反對黨,對我的監督之嚴,要求之高,絕對不亞於任何一位民意代表……我在家裏的地位,大家可以想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