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傳統武術實用實戰技術教學實驗研究
教學長廊
作者:黃亮明
摘要:從學生興趣、愛好入手,對中國地方民族傳統武術實用實戰技術進行挖掘、整理.運用實驗法,在學生民族傳統武術教學課堂上,采用地方民族傳統武術實用、實戰技術進行教學實驗,實驗結果表明:采用地方民族傳統武術實用、實戰技術進行教學,增強了學生體質,增加學生自信心,加深學生生活體悟,活躍了學生思維,更有利於擺脫中國民族傳統武術目前存在的發展困境.推動民族傳統武術良性發展。
關鍵詞:民族傳統武術;教學;實驗;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03
為進一步利用調研資料的科研價值,深入挖掘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多維因素,采取各種積極的改善措施,通過對近幾年我校4個年級、16個學院、64個專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的數據分析發現,我校學生體質與健康整體水平很不樂觀,既普遍低於2011年全國總體水平,與2010年、2011年我校學生體質部分指標相比也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加之目前中國民族傳統武術大有被國外搏擊技巧取代之勢,從各地方所開拳館可見,而作為有五千年文明史、文化底蘊博大精深的中國民族傳統武術,怎麼就真的要隱居了嗎?作為武術教師的我,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怎樣來解決民族傳統武術存在的發展困境呢?針對這一情況,本人試圖通過問卷調查法,就中國民族傳統武術認知、喜好、學習興趣、表現的表演欲望等入手,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統計與分析,采用教學實驗法,了解民族傳統武術對人們體質、身心乃至於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目的隻為驗證其存在的價值與必要性,武術套路教學是否到了改革的最好時機.從而為進一步推動民族傳統武術向前發展,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新的模式和平台,實現高校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步提升作出貢獻。
1、研究對象
韶關學院16個學院,對每個學院隨機抽取的100人進行問卷調查,共1600份,對四個年級學生進行實驗研究。
2、研究方法
2.1問卷法:對隨機抽取的每個學院100名,共1600人學生發放問卷。發出問卷1600份,收回1540份,回收率96.25﹪,有效率100﹪。
2.2實驗法:隨機抽取一個學院4個年級,每一年級隨機抽取50名學生,分兩組,其中100名為實驗組,100名為對照組,共200人參與。
3、結果與分析
3.1實驗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統計結果與課程選項調查
3.1.1實驗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統計結果
收集2009-2013級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統計結果分析:從表一看,四個年級大一新生時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結果並不樂觀。測試數據顯示,耐力項目的1000/800米、柔韌力量類項目的坐位體前屈成績,處於近5年的低值。超重和肥胖的學生比例,為近5年最高值,分別達4.76%和7.70%。總體來看,新生體質健康測試總成績的平均值為71.96分,二年級的72.51分、三年級的72.31分略有提高,但比四年的76.78分略有下降,四個年級呈波動狀態。細看評定等級會發現,大一學生體質成兩極分布:優秀率(2.88%)和良好率(41.38%)較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同時,不及格率(12.07%)也有大幅增加。2013年,廣東省高校新生身高標準體重指數、肺活量體重指數與往年均值基本持平。較低體重的人數在下降,為近5年的最低值。可是,仍有近一半(42.51%)的學生,體重偏輕。但超重和肥胖學生比例,近4年來也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