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基本素質成績的實驗研究
運動訓練
作者:餘立軍
摘 要:通過將核心力量訓練運用於高考體育考生的訓練中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力量、爆發力、彈跳力、速度等有著明顯的效果,建議在日常的高考訓練中,增加核心力量的訓練,更快有效地提高考生的素質成績。
關鍵詞:體育高考;核心力量;基本素質
中圖分類號:G80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07
1 前言
1.1 背景
隨著廣東省體育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項目考試標準越提越高,得分區間差異拉大,難度提高。100米的滿分標準基本不變, 50分的標準由原來的12.42秒提高到現在的12.22秒,實心球滿分標準由原來的16.75米提高到17.50米,而50分的標準由原來的14.45米提高到現在的15.19米,三級跳遠滿分標準由原來的9.4米提高到9.5米,而50分的標準由原來的8. 4米提高到現在的8.75米,對於身體素質和力量較差的考生來說,在這三個項目上失的分會很多,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上本科線。如何去探究有效的訓練方法,而且還不要練傷,從而提高訓練成績。是現階段每一個高考指導老師麵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1.2 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國外稱之為Core strength,已經成為體育鍛煉的新名詞。是人體核心部位的肌肉在神經支配下收縮所產生的力量,即以穩定人體核心部位,控製重心運動、傳遞上下肢力量為了主要目的的力量。核心肌肉是指附著在腰椎—骨盆—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包括由腹橫肌、多裂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中部、腰方肌、隔肌和骨盆下底肌肉[2]。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東莞市濟川中學2014屆體育專業考生32人,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6人,實驗時間為2013年10月-2014年1月。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相關文獻資料,並閱讀了有關力量訓練、專項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理論與方法的著作。了解有關核心力量訓練和100米、實心球、三級跳遠的相關技術結構與練習方法和手段,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依據。
2.2.2 實驗研究法
2.2.2.1 實驗設計
本次實驗將學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進行不同的訓練內容設計。
2.2.2.2 “對照組”訓練內容設計
對照組根據本校高考訓練的常規訓練方法,主要內容有:速度練習、力量練習,柔韌性練習、彈跳力練習、基本技術練習。
2.2.2.3 “實驗組”訓練內容設計
在原有的日常訓練中增加、穿插核心力量訓練項目:實驗組每周進行3~4次訓練,每次訓練時間為20~80分鍾不等,根據每天不同的訓練內容穿插進行不同時間、內容和次數的核心力量訓練。共計約4個月。
2.2.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統計軟件對所有實驗數據進行統計。
3 結果與分析
3.1 核心力量的作用與技術特點
核心部位的力量不單純涉及單塊肌肉收縮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神經對多塊肌肉的支配和控製能力。核心力量在幾乎所有的運動中都不是直接的發力源,它主要是通過對核心部位穩定性的加強、穩定程度的調整和穩定與不穩定之間轉換的控製,為力量的產生創建支點,為力量的傳遞建立通道[2]。核心穩定力量對幾乎所有的競技運動項目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有體育動作都是以中心肌群為核心的運動鏈,人體的核心部位正好是處在運動鏈的中心環節,對於競技運動中力量的產生、轉換、傳導起著重要的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