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基本素質成績的實驗研究(2 / 2)

3.2 實驗分析

3.2.1“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檢測成績分析

檢測結果表明,體育考生的三項素質中,實驗組與對照組的P值(P>0.05),說明“對照組”與“實驗組”兩組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基礎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實驗前起始水平相當,實驗可以繼續。

3.2.2“對照組”實驗前後成績分析

數據結果表明,“對照組”經過4個月左右的傳統方法訓練後,考生的三項素質實驗前後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考生的三項素質中,實心球和三級跳遠項目通過增加核心力量訓練取得的成績比原來的訓練方法取得的成績更有效果,實心球項目成績提高均值“實驗組”比“對照組”成績提高了0.778米,三級跳遠項目成績提高均值“實驗組”比“對照組”成績提高了0.29米,而100米項目通過增加核心力量訓練取得的成績比原來的訓練方法取得的成績沒有明顯差異,兩種方法效果差不多,成績提高均值“實驗組”比“對照”組成績僅提高了0.1秒。總體來說通過增加核心力量的訓練對提高考生三項素質的訓練方法還是有很大的效果的,值得推廣。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的力量、爆發力、彈跳力有明顯效果。特別是一些力量性要求較高項目效果很好,如實心球等。

4.1.2 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的力量、爆發力、彈跳力的效果要優於速度效果,但對速度力量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

4.1.3 核心力量訓練是對傳統力量訓練中核心肌群訓練不足的一個補充,它與傳統力量訓練是一種互為補充的關係。

4.1.4 核心力量訓練可提高身體的控製力、協調性和平衡性,預防運動損傷,保持競技狀態。

4.2 建議

4.2.1 建議在體育高考考生訓練中,每星期根據力量和技術訓練安排穿插核心力量訓練。可以每周安排三次大強度的,也可以每天安排一點時間小強度的。

4.2.2 核心力量訓練應遵循由易到難逐漸增加難度的訓練原則,即由穩定到非穩定、由靜態到動態、由徒手到負重的難度遞增順序。根據個體差異,提倡適量適度,需要指導教師觀察了解學生的基礎,根據學生能力來製定練習時間與次數。

4.2.3 核心力量訓練中應強調考生精神集中,注意采取適當的安全保護措施。強調力量素質與平衡、協調能力結合,把核心穩定性訓練與傳統腰腹力量訓練結合起來,有助於一般力量向專項力量轉化。

4.2.4 建議今後有關核心力量訓練應用的研究中,能夠采用更多的訓練手段,不斷深入創新,研究出更多與基礎素質、專項技術相結合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

4.2.5 在三項素質訓練中,從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得出:實心球項目後期訓練的成績進步最大,其次是三級跳遠,再到100米。所以在後期的訓練中應加大實心球項目的訓練,使考生能得到更高的分。

(廣東省東莞市濟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