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改變單元教學策略,有助學生技能掌握
以小學跳繩單元教學為例,傳統意義上教學形式是依據內容的難易程度和梯度逐一進行教學,如果將跳繩單元分成7課時的話,內容可依次是並腳跳-交替跳-合作跳-反搖跳-交叉跳-雙搖跳-考核,每一課時中依據內容特點,製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進行相繼的教學。而在“目標引領內容”理念下,我們可作相應變化,以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同時,也能促進一部分優等生發揚個性,向更優進發。現以跳繩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對比兩種教學策略的優劣所在。改變前的教案是依據並腳跳的內容來製定目標,並且練習內容單一,與部分學生的能力不相符,導致效率和興趣都不能達到最大化。改變後的教案則不同,學生能明確自己的目標,知道該學習什麼,知道該怎麼做,隻要掌握基本的方法後,便能進行下一項的練習,如此,可不斷提高全體學生的水平。同時,由於每個人都在依據自身水平練習,都能體會到自己的進步,所以能始終保持良好的練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習效果的提升,也能激發一小部分優等生個性化的成長。因此,充分貫徹實施“目標引領內容”的理念可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技能,發揚學生個性。
3 “目標引領內容”背景下,教學實踐中應防止的誤區
3.1 “目標引領內容”並非適合每一個環節
目標引領內容解釋的是在內容的取舍和選擇上應依據目標而定,並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目標都要引領內容,當我們依據目標一經選定好內容後,表明該內容對目標的達成是具有價值的,比如,為了達到發展學生耐力、心肺功能、意誌品質的目標,我們選擇了耐久跑,該內容一經選定後,就認定耐久跑可實現以上目標,那麼,接下來所做的就是依據內容的內在邏輯性、係統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本質和價值,促進學生的耐力、意誌、心肺功能的提升,此時,內容的主導性更大一些。所以說,一線體育教師在確定好學段、水平、學年、學期目標後,應慎重而科學地選擇有價值的教材,教材選定後,在具體的教學中更多關注的應是教材的本質價值和內在特征。
3.2 目標引領內容下,切不可淡化運動技術的學習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由於對“目標引領內容”理念的理解偏差,一味地強調對學生能力和品質的培養,而忽略了教材這一載體的本身特質,淡化了技術的教學,這一做法的結果是,由於技術的缺乏影響技能的形成,最後又由於技能的缺乏影響了能力和品質的提升。所以說,在目標引領內容的理念下,我們也不能唯目標是圖,還應依據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逐步挖掘價值,最後實現對目標的達成。因為,目標的實現歸根到底是要依托教材的完成,隻有熟練掌握了教材,才能很好地實現目標。就像耐久跑教材一樣,教師為了實現耐力、心肺功能、意誌品質的提升,隻強調學生多跑、多練、克服困難是不夠,還應有對耐久跑的擺臂、呼吸、跑的節奏等技術的教學,否則就會形成唯目標論,久而久之,不僅學生耐力水平提高幅度不大,也會影響學生的健康和科學鍛煉知識的獲得。
4 結論
在新課標不斷推進和實施中,“目標引領內容”理念逐漸被一線體育教師理解和運用,它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對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具有切實的價值,不僅能提高整體水平,也能關注薄弱學生和“尖子生”,既做到了補差,也實現了對“尖子生”個性能力的有效提升,真正實現了教育是麵向每一名學生的初衷。
但在實踐中也應防止一些誤區的產生,不可唯目標是圖,在關注目標的同時,還應熟悉和理解教材特點,挖掘教材本質特征和價值,不可淡化技術教學,因為技術的淡化會影響技能的習得,同時,技能的習得又是該運動項目的魅力所在,如果失去了魅力,學生還有興趣嗎?課堂效果還會預期的好嗎?因此,我們應以教材價值的滲透來促進目標的達成。實現對學生發展的提升。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