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今中小學體育教學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教改前沿
作者:宋廣成
摘 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中小學體育教學理論的創新與發展進行分析和探討,通過體育教學理論的創新發展,能夠更好地引導中小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增強自身體質。以期能夠使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現代化後備人才。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教學理論;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12
1前言
現如今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已然被社會所忽視,很多中小學生的體質呈現下滑趨勢,在一些普通的學校體育運動中還出現了學生嚴重受傷甚至死亡的情況。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迫在眉睫。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發展任務艱巨。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觀念的轉變,人們對體育教學的要求也在悄然改變,“老派”的體育教學理論逐漸消亡,新式的體育教學理論應運而生。如何能夠在潮流中把握時代的方向以契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這需要我們洞悉時代變化的特點,既要做到與時俱進,又要避免矯枉過正;既要麵麵俱到,又要突出重點,發展創新,以適應當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要求。
2 體育教學理論的現實分析
近年來對於體育教學理論的研究仍然比較膚淺,缺乏創新。其重要原因和影響因素是當前學校體育專業學科的性質特征缺少深入的理論研究體係。經調查研究,當前體育教學理論基本上是一般教學理論的複製或簡單的形式轉化,如果不對當今體育專業學科進行深化改革和創新,體育教學理論將無法可持續發展。
查閱文獻資料發現, 當今我國體育教學理論與素質教育的發展促進了“健康第一”和陽光體育等理論齊頭並進,使它們有了長足的改善和實質性的提高,一些標誌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從2000 年以來,中小學體育課程內容及形式均產生了一些變化和相關理論性的探究, “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關係不斷受到學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且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第二,自2001 年國家開始實行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表明了“課程管理思想和教學體係的根本性變革”。第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發布,表明了當前體育教學已經摒棄了半世紀以來的“勞衛製”式的體育鍛煉體製,當前中小學學生體育健康鍛煉評價基本上向目標性、個體性、科學性等方向發展的趨勢。第四,多年來體育教學理論研究和一線中小學教師們在體育專業教材改革創新方麵取得了豐碩成果,形式內容體係也得到很大的改進,其主要原因是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引進大量的新興體育運動和科學化基礎設施。第五,中小學生體育運動參與課程教學目標和“陽光體育”、“快樂體育”等體育教學理論的建設標誌著體育運動已經滲透到絕大部分學生中,以及體育教學麵向終身體育思想理念的確立。第七,學生“心理素質”和“社會實踐”及適應能力等目標的提出表明體育教學理論與社會現實發展關聯趨於一個體係即理論與實踐的良好結合。最後,“課間體操”、學生“快樂體育園地”的試行和學校運動會的舉辦等標誌著體育教學的改革滲透到學生課外活動之中, 同時緊密地結合起來。“在這些深刻的改革變化之中, 基於許多學校體育理論研究的實際成果, 也浸透著許多體育理論研究工作者的精力”。[2]
另外,毛振明教授在《近階段中國體育教學理論研究的若幹的成果和建樹》文章中, 提出和綜合歸納出十四種體育教學理論如:運動健康周期、體育學科特性、體育運動認知、掌握運動技能的兩類型、成功體育……體育教學效果三要素、體育單元和大單元教學等多層次多角度的體育教學理論研究,為當今中小學體育教學理論的改革與創新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和時代價值。[3]
3 中小學體育教學理論的創新特點
體育教學基本理論是揭示體育教學過程中各要素及其本質的內在的關係的原理。係統地闡述體育教學基本理論內容,有助於理解和掌握體育教學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提高體育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內容包括體育教學的特點與原則、體育教學的目標與內容和體育教學的模式與方法。[3]在對體育教學基本理論闡述過程中,依據相關理論,總結了實踐經驗與要求,對內容進行了邏輯分析和整理,力求體現出體育教學基本理論的基礎性、條理性、指導性等特點。
3.1 教學目標的多元性
體育教學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強身健體,提高競技能力,另外還能調節情感,促進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等,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還可用於軍事與勞動目標。體育教學的目標多元化決定了對教學的更多要求。
3.2 授課活動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