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盤活校園體育運動這盤棋(2 / 2)

2.3校園體育秀是大課間的延伸

它是在大課間的基礎上對每個體育運動項目深入挖掘,並形成表演秀的一種活動形式。可以說它比大課間更具專業性。另外,我們還要在平時的早操上進行改進,一改過去單一的做操、跑步等形式,打造豐富有趣的體育鍛煉內容。比如學生所喜歡的民族舞、騎馬舞、兔子舞、廣場舞以及專項身體素質、簡單小遊戲等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鍛煉內容也引入到我們的課間活動上來。我想,有了這些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形式,不愁學生不進行鍛煉,不愁體育運動沒有魅力。

3、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拓展課外體育活動

3.1 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從20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後,我國的體育政策悄然發生了一些改變。當前我國雖然是體育大國,但並不是體育強國。最直接的一個指標就是群眾性體育參與度不高,還很落後。所以,當下我國的體育發展已明顯向群眾性體育進行了傾斜,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扶持和開展。群眾性體育其實就是讓每位國民都有體育鍛煉的意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這幾年作者感受到的是群眾性體育越來越紅火,國民的體育鍛煉意識直線上升。國家對群眾性體育設施及場地的建設也越來越完善。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是參與鍛煉的對象大多都是成年人。青少年主動性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原因也是多方麵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應試教育體製未變,學生的學業壓力過大,抽不出多餘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沒有時間的保證,體質當然會逐漸下降。所以,作為體育工作者要引導青少年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3.2 讓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學校體育工作者是最直接的引導者

在體育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努力發掘學生對體育的愛好。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教師對其進行動作技術、規則的指導。在學生能夠獨立掌握該體育運動再進一步進行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不管在何種條件下,隻要有機會就進行體育鍛煉。要充分利用好課餘時間。

3.3 應以增加運動負荷來增強學生體質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小學體育課堂40分鍾,學生體育練習時間平均隻有10分鍾左右,也就是說學生真正承載運動量負荷的時間有10分鍾,學生鍛煉的時間還是少,如此怎能提高學生體質。我們知道體質的提高是靠運動負荷來逐步實現的。所以,真正能鍛煉學生體質的還是課餘時間的體育鍛煉。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日本的體育課堂,他們一節體育課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用來練習,運動量很大。要想改變這種局麵,我國的體育課堂是不是也要進行必要的改革?

4、以家、校、社會三者聯合銜接,共同關注學生體質健康

4.1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並不是單一的問題,目前,國家已經出台了相應政策,各省市也都嚴格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措施。學校也作出了相應實施辦法。全社會都來關注我們國家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問題。如果隻是依靠學校那隻能收效過半,以作者自己的視野建議社會、學校、家庭三者共同來監督實施學生體質健康問題。

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製度還是以分數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國家要求的各項政策也隻能在這個框架下進行微調,非長久之計。除病不除根,應試教育一天不改變的話,學生永遠解脫不出來,永遠在沉重的學業負擔中喘息。體質健康問題任重而道遠。

4.2基於學生體質健康下降問題,家庭也要擔負一部分責任。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提高,物質需求也越來越豐富。這本身是件好事,但如果家長盲目地把這些優越的條件強加於孩子身上,這將導致孩子的惰性、攀比性等一係列問題出現。另外,還有些家庭盲目跟風,看到別人的孩子報了興趣班,也不管自己的孩子願不願意,一天的課程排的滿滿的,連周末都不放過。導致孩子負擔壓力過大,根本沒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更別說體育鍛煉了。所以,我們的家長是不是也要反思我們的行為能給孩子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未來。有些家長孩子一出問題就抱怨學校沒教好,把責任全推到學校身上,卻從不反思自己的行為。有些教育問題僅憑學校一己之力是難以解決好的。

結束語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努力,對學生體質健康問題關注的人越來越多。社會、家庭、學校、學生也逐漸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生的體質狀況一定會得到逐漸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