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與健康行為形成研究(1 / 2)

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與健康行為形成研究

問題探討

作者:黃錦權

摘 要: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高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是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身心迅速成熟而富有巨大變化的時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培養中學生的健康行為習慣是體教教師的責任,也是學校全麵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飲食習慣、作息習慣,使學生在提高了體能素質的同時,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學生行為習慣;《體育與健康》課程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23

1 前言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

高中生處於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身體發育逐漸完全,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高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是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身心迅速成熟而富有巨大變化的時期。如何在高中階段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培養中學生的健康行為習慣是體教教師的責任,也是學校全麵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廣州市花都區秀全中學高一級A班、高一B班學生,共124人。

2.2 研究方法

2.2.1實驗法

測量學生的50米跑(秒)、1000/800米跑(分. 秒)、立定跳(CM)、坐位體前屈(CM)四項指標,通過對比第一學期初及第二學期末學生的這四項指標的差異,評價《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對於增強學生體能,培養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力及習慣的作用。其中兩次測試之間我們對學生實行了幹預:

1、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前後的習慣,著重點在於關於準備運動、放鬆運動的指導。通過課堂教學、田徑訓練隊,形體舞蹈課及訓練隊等平台,教育學生了解正確的運動前後的習慣。

2、指導學生學習結合不同的運動類型合理地調整飲食結構,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通過拓展學生的知識平台,借助營養講座、宣傳欄、校園環境氛圍等渠道使學生形成健康的飲食意識與習慣。

3、規範學生的作息時間,保證學生的睡眠質量,形成良好的作息時間。結合學校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活動課、校本課程、隊列操比賽等的有效開展,推動學生健康行為習慣的發展。注意形式的多樣性(社會考察、 學生運動會等各類活動),嚴格要求,反複訓練。其次要借助現代化教育手段,好的訓練環境(如場地、多媒體)。再次,要堅持適量優質原則,反複抓,抓反複,使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為學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4、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促進學生健康行為習慣的發展。積極構築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教育框架。加大家庭教育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利用好家長開放日開展親子運動會,使健康教育真正走進家庭。推動家校互動,提高養成教育的實效性,讓學生明白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