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體育電影與高校體育影視教學研究(3 / 3)

中國體育電影的主題思想,一方麵往往以運動員頑強拚搏、不怕吃苦的視角來傳遞運動的體驗和感受。這種表現雖然對體育本身還原度高、接近體育本質,但影片難免顯得過於沉重和平淡,缺乏娛樂和娛樂之後的深層感悟。而另一方麵則是近年來體育電影加強了娛樂效果,但娛樂的加強似乎又減弱了影片對體育精神、文化等更深層的思考和認識,體育影片此時又缺乏了必要的思想性,從而更不能通過體育去折射人生。因此,當代知名導演,如馮小剛、薑文,更應該在體育電影中發揮一下他們娛樂及思想並存的才能,使中國體育電影也能出現一部,在歡笑過後感悟體育文化與精神震撼的影片。而這種開放式思維電影對觀眾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2]。因為作為大學生觀眾在觀看體育影片,了解體育故事的同時,更期望通過電影獲得一份感同身受的精神慰藉。

4.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體育電影是體育運動與文化傳播的良好載體,其對體育知識的傳播,提高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與好感,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與意願,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優秀的體育電影作品可以更好地展示體育運動的魅力,提高大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認知度和好感。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是高校體育影視教學的基礎,而高校體育影視教學亦是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導向,因此,中國體育電影應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從根本上解決體育電影所存在的一係列問題。

在此,筆者建議中國體育電影在文化主題表達上,應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呈現,讓大學生對其能感同身受,從而使作為觀眾的大學生與運動員的距離拉近,這樣體育電影文化才有利於得到學生群體的認同;借鑒國外的優秀體育電影創作,深入挖掘中國體育文化資源,使其豐富中國體育電影的文化元素;加強中國體育電影藝術的多元化表現形式,積極創新,減少觀看者的審美疲勞,並在保證電影畫麵質量的同時,應合理使用動作特技,避免體育運動失真;平衡體育影片中的娛樂性和思想性,使中國體育電影做到思想與娛樂並存,表現出人的樂觀與人性的厚重,增加影片感染力;最後強烈呼籲體育主管部門,以及知名導演加入到體育電影創作與推廣中來,並加強其對體育運動的學習和認識,發揮出明星的實力與社會效應。學校體育也可借助電影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傳播體育運動的知識,展示體育運動的魅力,表現體育運動的精神,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參考文獻:

[1]張鯤,康冬,姚婧,蔡恩倫.體育影視作品及其價值取向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2):151-152.

[2]屈雯喆.從體育電影看中國體育文化的演進[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8):29-30.

[3]孫永勝,屈雯喆.中國體育電影的文化資本探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8-9.

[4]酈蘇元.“十七年”的中國體育故事片[J].當代電影,2008(8).

[5]劉爭義.體育電影的文化主題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的流變[J].電影評述,2009(8).

[6]許樂.香港電影的文化曆程1958-2007[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

[7]周晨.人文奧運電影隨行——聚焦北京奧運電影[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12).

[8]靳明麗.利用影視手段提高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J].科教文彙(上旬刊),2008(1).

[9]楊青.中國元素對世界電影的影響[J].大眾文藝(理論),2009(22).

[10]劉瓊.讓亞洲文化不再失語[N].人民日報,2006(9).

[1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饒曙光.體育電影:借鑒與創新[J].藝術評論,2008.

(中原工學院體育教學部,河南 鄭州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