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服裝企業競相打造供應鏈核心競爭力(2 / 2)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傳統服裝企業帶來的挑戰還表現在物流配送上。傳統的物流運作模式是否滿足電子商務的需要以及服務標準是否符合網購消費者的需要,是目前存在於電子商務物流環節的兩個重要問題。2010年3月,阿裏巴巴集團注資參股民營快遞企業星辰急便,雙方計劃在電子商務配送服務方麵進行合作。不難看出,電子商務市場的爭奪戰已經延伸到了物流環節。  在電子商務商業模式下,多頻次補貨、多DC就近發貨、對配送時效性要求高等物流作業特點對服裝企業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物流運作能力均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比如,服裝企業要實現線上與線下業務的庫存信息共享和一體化管理,配送中心要采用適合的倉儲設備、出入庫形式、貨物交接方式等。第三方物流企業則需要具備健全的係統與網絡,甚至能借助先進的分析工具對配送線路進行合理規劃,以加快送貨速度。

發掘產業轉移的真正意義

近年來,受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態環境的約束,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受到製約。在此背景下,產業轉移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據了解,李寧、杉杉、太子龍、雅戈爾等服裝生產企業紛紛在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中西部地區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其中,雅戈爾重慶生產基地首期投資2億元,占地118畝,於2005年底正式投入使用。該基地擁有年產襯衫100萬件、西服上裝15萬套的生產能力,定位在輻射西部市場,降低運營成本,縮短周轉時間,實現快速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在產業轉移過程中,除了勞動力成本的區域性差異外,物流等配套設施和能力也是很多服裝企業投資建設新基地的重要考慮因素。有專家指出,服裝企業的產業轉移不能僅從製造業的概念理解,更應從零售業、服務業的特點來思考。

作為中國第一體育運動品牌,李寧公司於2008年12月開始布局荊門產業園,其定位在以服裝和鞋類生產等為主,實現產業基地轉移,提高供應鏈協同效應,降低成本。一期工程已於2009年9月竣工投產。據悉,產業園的選址主要是基於兩方麵的考慮:第一,湖北是中國的“幾何”中心,荊門是湖北的中心,在這裏建立李寧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效率最高;第二,周邊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比沿海低15%。李寧公司希望通過荊門工業園的運作,提升供應鏈效率,實現批發物流向零售物流的轉型,改變現有的從DC(倉庫或分銷中心)到DC的物流模式,實現從DC到門店的直接配送。

事實表明,服裝企業營銷模式的轉變需要有相應的物流運作模式進行支持。比如,以批發物流為主的服裝企業比較重視主幹線路的搭建,多選擇在靠近工廠建立2~3個全國性配送中心作為節點,而零售物流則更關注最後一公裏的門店配送和快速調配,因此會結合消費市場的規模建立若幹區域性配送中心,形成快速補給通道。在這一物流網絡的搭建過程中,如何實現物品流轉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將是企業的主要關注點。  總之,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產業升級,上規模的品牌服裝企業越來越重視物流和供應鏈建設,競相開始打造能充分提升品牌、設計、生產、銷售等能力的供應鏈競爭力。在此背景下,本刊即將於7月在寧波舉辦的第二屆服裝行業現代物流技術研討會一經推出,就吸引了眾多服裝製造與銷售、服裝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物流技術等領域企業的高度關注。服裝物流市場的無限商機正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