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福重構中國市場版圖(1 / 2)

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經濟依然保持穩定發展,因此受到外資企業的高度關注。日本大福公司將通過重組中國業務,實施新一輪發展戰略,將中國打造成最大的海外市場。  麵對搬運、保管、分揀等物流係統需求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2010年4月1目,日本株式會社大福以重組的形式成立大福(中國)有限公司(簡稱DCL),構築新的運營體製。大福集團希望通過此舉,整合原有按照區域和業務類型劃分的在華各個公司的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等資源,打造具有更加穩定經營基礎、可靈活應對各種經濟變化的集團性企業。  為推動重組工作的開展,從4月初開始,大福中國董事長藤木勝敏先生先後到天津、北京、廣州等各地分公司與員工進行交流。在他看來,大福中國業務重組的核心內容是完成大福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一體化,加強管理,並依托強大的技術優勢,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為中國物流產業的提升作出貢獻。

重組勢在必行

作為全球最大的物流自動化設備與係統供應商之一,大福非常重視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先後設立了多家公司開展業務。2002年,大福在中國成立了麵向一般製造業和流通業銷售保管、搬運、分揀、揀選係統的大福自動化物流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簡稱DSL),隨後分別在2003年和2004年成立了銷售汽車生產搬運係統的大福自動輸送機(天津)有限公司(簡稱DAT)和大福自動輸送機(廣州)有限公司(簡稱DAG)。2005年,製造汽車生產線搬運設備的江蘇大福日新自動輸送機有限公司(簡稱DRA)和生產洗車機的大福洗車設備(上海)有限公司(簡稱DCS)成立。另一方麵,大福集團的子公司康泰克早於1990年就在中國成立了上海康泰克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SHC),並在2008年設立了中國現法統括本部。到目前為止,大福在中國已擁有5家全資子公司和13處服務網點,麵向汽車製造、流通及一般製造、半導體及液晶製造等行業提供物流係統的谘詢、設計、銷售、製造、安裝施工及售後服務。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福在中國的業務範圍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年來項目數量增加迅速,按照區域和業務類型的分公司管理體製顯然不能很好地滿足集團的整體業務發展需要。為此,大福從2009年開始統籌考慮在中國的業務重組,進行經營資源再分配,以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目標包括:  第一,從營業和售後服務方麵提高“大福”品牌的知名度;  第二,提高本地化生產比例,突破采購地域限製,增強成本競爭力;  第三,實現更加靈活的財務運營管理,提高業務效率。  根據重組計劃,大福首先以DSL為核心,對DAT和DAG進行合並整合,更名為DCL,之後將DRA和DCS(先與SHC合並)吸收為DCL的子公司(參見整合體製圖)。據悉,新公司注冊資金15億日元,現有員工220人(生產工廠合並後約600名)。  據藤木勝敏介紹,整合後的大福中國公司將仿照在日本的業務模式,在堅持發展AFA(麵向汽車製造業)、FA&DA(麵向基礎製造業、流通業)、eFA(麵向半導體、液晶製造業)三大核心產業的同時,逐步推動LSP(洗車機、保齡球等設施)、ABH(機場行李輸送係統),物流係統的配套管理(控製)係統及工業電子產品等業務發展,並通過人員與各項業務資源的整合,增強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

開啟中國物流裝備市場元年

早在2008年,藤木勝敏就預見到中國將在2010年迎來物流裝備市場大發展的“元年”。事,實也確實如此。一方麵,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國內企業對於物流技術與裝備的認知和應用需求日漸成熟;另一方麵,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物料搬運係統在歐洲、美國、日本的需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場規模縮小了3~4成,相比之下,中國市場需求升勢強勁,為大福的三大核心業務帶來新契機。理所當然,大福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加快發展。

以汽車行業為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79.10萬輛和1364.48萬輛,同比增長48.30%和46.15%,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和銷售國。藤木勝敏告訴記者:“大福從1957年將首台鏈式輸送機提供給日本第一家乘用車製造廠以來,一直伴隨著日本汽車普及化的發展迅速成長,在日本AFA市場占有率為75%。我們希望該業務在中國實現25%的市場占有率。”據悉,目前大福在中國已擁有天津一汽豐田、東風日產、廣州本田、上海通用、長春一汽、吉利等眾多客戶。  在eFA業務方麵,自1979年開始生產供半導體與液晶生產的無塵淨化車間使用的搬運、保管係統以來,大福一直在該領域占據絕對領先地位,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中國液晶與半導體製造業的迅速發展和消費市場的大幅成長,不少企業紛紛開始擴大規模,提高產能。2009年以來,大福已成功在中國簽下昆山、合肥等地的多個項目,每個項目涉及金額都高達幾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