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汽車物流跨界運輸車研究與設計(1 / 3)

摘要:

從整合整車物流和零部件物流的角度出發。研發能夠適應兩種物流模式的跨界運輸車,可以實現整車物流、零部件物流乃至普通散貨物流的有機融合。最終達到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

汽車物流、資源整合、車輛設計、跨界

目前,我國汽車物流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物流成本高、物流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弊病,造成了車輛資源、公路資源及石油能源的浪費,也增加了大量的空氣汙染。事實上,物流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運輸車輛的空駛造成的,由於無法做到運輸車輛和運輸資源的有效共享,造成我國汽車物流運輸車輛空駛率居高不下,運力浪費嚴重。  筆者認為,整車物流和零部件物流的融合是汽車物流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業務新模式和利潤增長點,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汽車物流跨界運輸車產生的背景

整車物流運輸車和零部件物流運輸車的差異分析  整車物流和零部件物流曆來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領域,由於貨物形態與運輸要求不同,其運輸車輛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車種,彼此不能通用。   整車物流采用轎運車來運輸商品車,其車身結構多為開放式,由桁架式杆件組成,內部采取上下兩層裝載麵滾裝裝載商品車,少部分車型采取封閉結構;又根據後車軸型式不同,分為雙軸、單軸兩種。轎運車需要滿足各種型號商品車的接近角、離去角、商品車安全間隙、固定等要求,對裝卸作業專業性要求較高。因其內部結構特殊,隻能運輸商品車,很難運輸其他貨物,通用性差,如圖1所示。  零部件物流采用廂式車來運輸汽車零部件,其車身為全封閉廂式結構,有後圍對開門和側圍飛翼門兩種型式,車廂內部空間為單層長方體,貨物采取堆疊裝載,汽車零部件主要采用紙箱包裝和周轉箱包裝,部分線索等零散超長物件赤裸包裝。車廂內部要求地板平整,空間規則、防塵防水。廂式車載重量大,通用性強,除了運輸汽車零部件,也能運輸普通幹散貨,見圖2。

汽車物流麵臨的行業困境  (1)國家標準的限製  整車物流所用轎運車為半掛車,現行國家標準GBl589-2004《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規定,半掛汽車列車總長不允許超過16500mm、總寬不允許超過2500mm、總高不允許超過4000mm,而目前大多數在用轎運車外廓尺寸都大大超過上述標準。如果隻是簡單地減小其外廓尺寸以符合法規的要求,物流企業的利潤將大幅減少,甚至麵臨虧損。  (2)汽車物流運輸效率低下  在我國,可以用最小的製造成本,製造最好的汽車,但物流成本卻是國外的幾倍。數據顯示,目前歐美汽車企業的物流成本約占銷售額的8%,日本汽車企業為5%,我國汽車企業為15%以上。另一組數據顯示,我國汽車的運輸成本是歐洲和美國的3倍,汽車物流企業的車輛空駛率高達39%。

基於以上因素,開發符合國家法規的多用途跨界運輸車,將整車物流與零部件物流整合起來,成為汽車物流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綜合利用運力的優選途徑。

跨界運輸車設計綱領

要設計跨界運輸車,適應商品車與零部件運輸,必須拋開已有框架,進行創新,在車輛外廓尺寸符合國家標準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商品車及零部件對裝載空間的不同要求,使車輛內部空間利用率最大化。

根據國內外專用車的研究現狀,提出了此次設計工作的注意點:輕量化(新材料)、疲勞壽命、數字化控製、整車與零部件混裝後車輛重心位置的估計及對車輛行駛安全性的影響、對輪胎磨損的影響等。  功能要求  轎運車在運輸商品車時,上層有升降、鎖止機構,以及固定商品車的打孔地板;廂式車在運輸零部件時,需要有平整規則的車廂,以及防塵防水條件,同時,廂式車的載重量遠大於轎運車的載重量。跨界運輸車從功能上要既能完全滿足運輸商品車,又能運輸零部件,還能適應商品車和零部件混運,運輸商品車時要求滿足上下兩層共可裝6輛;運輸零部件時要求滿足可裝16個標準托盤體積的貨物。  模塊化要求  現有的轎運車結構複雜,零件拆裝不方便,維修和零件更換較為困難。跨界運輸車的設計要在滿足車輛結構強度和剛度的情況下,將整車分解為若幹層次較低的、可互換的、獨立的基礎單元模塊,通過對功能模塊的選擇與綜合,可以得到不同係列、不同性能的產品,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也為設備維修、零件更換提供方便。  輕量化設計  環保、輕質、節能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主題。研究表明,汽車重量減輕10%,燃油消耗可減少6%。因此,減輕汽車的自重是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最有效的途徑。汽車輕量化分為兩個大的方麵:一是結構的輕量化,二是材料的輕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