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roceed網片盆底腹膜重建在直腸癌Dixon術中的臨床療效分析(1 / 1)

proceed網片盆底腹膜重建在直腸癌Dixon術中的臨床療效分析

臨床研究

作者:陸勇

【摘 要】目的:在於探討直腸癌切除術中盆底腹膜重建的療效。對兩組直腸癌患者,在Dixon術中分別采用proceed網片盆底腹膜重建與不重建的方法,比較兩組患者術後吻合口瘺的發生率、引流管引流量達到15mL以下時間。結果:重建組較不重建組的吻合口瘺發生率低,引流量少,更早達到拔管指標。結論:在直腸癌根治術中proceed網片盆底腹膜重建可減少術後並發症,有利於患者恢複。

【關鍵詞】直腸癌;盆底腹膜;proceed網片

我們對於在直腸癌術中重建盆底腹膜是否必需,一直存有不少爭議。近兩年來在對我院實行直腸癌切除手術中采用proceed網片重建與不重建盆底腹膜的兩種手術方式進行對比分析中,我們通過相關並發症發生率與恢複指標的比較,從而對直腸癌根治術中proceed網片盆底腹膜重建的意義進行了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通過在我院直腸癌Dixon術中采用重建盆底腹膜和不重建盆底腹膜兩種方式共治療直腸癌患者35例。年齡39~65歲,平均59.5歲。男22例,女13例。重建組19例,不重建組16例,兩組臨床資料、分期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兩組均行直腸癌低位前切除術(Dixon術),按傳統方法完成直腸癌根治性切除後,對於重建盆底腹膜組選取Proceed網片一張,剪裁成形狀與盆底腹膜相當,邊緣超過盆底腹膜約3cm,另在其正中央剪除一孔,然後將近端乙狀結腸穿過該孔套在網片上,接下來按傳統方法繼續完成低位乙狀結腸與直腸吻合,完成後在腹膜外盆底放置血漿引流管一根,自左下腹引出固定,間斷縫合關閉盆底腹膜後,將Proceed網片鋪平,貼在盆底腹膜上,網片中央孔緣盡量不接觸乙狀結腸壁,內外邊緣及中間間斷縫合固定腹膜與網片數針。而不重建盆底腹膜組,敞開盆底腹膜,其餘不做處理。其它術後支持治療均相同。

1.3 觀察比較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後術後盆底引流管引流量達到

3 討論

有些外科醫生認為一方麵盆底腹膜重建前,一般都為減少張力而將保留過多的腹膜,如此腫瘤殘留幾率會大大增加,另一方麵骶前殘腔易積液發生感染,因此主張不關閉盆底腹膜,僅在盆底留置引流管。但是我們認為直腸癌術後盆腔創麵肯定會有滲出液,若引流不通暢,極易導致細菌大量繁殖,造成嚴重的感染,容易導致吻合口瘺,是直腸癌前切除術後最重要的並發症[1] 。通過在手術中重建盆底,則盆底腹膜與手術創麵可以早期發生粘連,就可以減少繼發出血幾率。另外由於吻合口位於腹膜外,即使出現感染與瘺,可以使其早期局限,並且通過引流管與留置肛管對瘺口旁膿腔衝洗,降低感染擴散的風險[2]。合理的盆腔及骶前引流對於觀察吻合口情況,預防感染擴散,減少二次手術風險都有很好的幫助[3]。本研究觀察到:重建組與不重建組相比,吻合口瘺發生率明顯減少,而且均經過保守治療成功,可以更早拔除引流管,減少感染機會,促進患者的康複。所以,直腸癌Dixon術中盆底proceed網片腹膜重建可減少術後並發症,有利於患者恢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Rahbari NN,Weitz J,Hohenberger W ,et a1.Definition and grading of anastomotic leakage following a n t e r i o r r e s e c t i o n b y t h 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Rectal Cancer[J].Surgery,2010,147(3):339—351.

[2]Oleary JZ.Formation and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dhesion[J].Am Surg,2008,64(6):693.

[3]黎介壽.圍手術期處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