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後路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研究(2 / 2)

2.3.1 評價方法

一是將1年以上各階段X線片與術前X線片進行對比實現隨訪複查,對椎間隙變化情況進行觀察;二是著重對雙下肢神經根受壓體征症狀與術前進行對比檢查;三是一些患者通過CT或MRI對是否出現椎間盤突出複發及繼發椎管狹窄進行檢查;四是通過X線片對目標椎間隙是否形成新骨進行觀察;五是以年為隨訪周期分別進行觀察。

2.3.2 評價標準

一是根據1 年以上各階段隨訪的X線片與術前進行比較,目標椎間隙縮小大於1毫米為椎間隙變窄;二是腰椎間融合器周圍產生骨吸收帶,目標椎間隙進行性變窄大於3毫米為腰椎間融合器下沉;三是前、後移位大於1毫米為腰椎間融合器發生移位;四是雙下肢神經根受壓的體征症狀比術前加重,采用X 線、CT、MRI可確定椎間盤突出複發、椎管狹窄、椎體滑脫;五是通過X線片對目標椎間隙融合情況進行確定,側位片顯示椎間隙前部兩椎體間前後徑大於5毫米,形成連續性良好新骨即為椎間融合。

3 結果

上述患者隨訪1年期沒有出現椎間隙變窄,腰椎間融合器沒有移動,椎體沒有出現滑脫;隨訪2年期有1例出現椎間隙輕度變窄,腰椎間融合器沒有下沉移位;隨訪3年期有1例椎間隙出現輕度變窄,腰椎間融合器沒有下沉移位。隨訪病例中,可發現在椎間隙中形成新骨,但沒有出現明顯椎間隙融合。隨訪期間所有病例都沒有出現椎體滑脫、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複發等症狀,以及並發症。

4 討論

後路顯微椎間盤鏡手術係統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是一種技術先進的微創手術方法,因其具有損傷較小、出血少、功能損失少、術後恢複快等眾多優點而被廣泛應用於臨床中。該手術方法的適合條件是:腰椎沒有發生退行性改變,可以耐受手術;患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症,神經根受壓體征症狀較為明顯,診斷準確定位,同時為一個間隙,一定要采取手術進行治療的;通常在L4—5、L5S1節段出現突出;椎體間隙沒有明顯狹窄;術前通過腰椎正側位X 線、CT掃描、MRI檢查確診。

本研究隻作為一種手術方法供臨床中治療腰間盤突出症進行參考,因此種病例不多、隨訪時間還不長,治療長期效果還有待於日後進行觀察、以及通過臨床實踐、循證醫學進行不斷驗證,以提高腰椎間融合器經後路椎間盤鏡下置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方曉輝,丁亮華,何雙華.微創腰椎椎間融合技術及其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12.22.

[2]高友俊,韓巍,張大開.小切口椎板開窗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脫出症51 例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誌,2011.14.

[3]劉寶平,孫義忠,羅海明.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梨狀肌綜合征36 例非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1.27.

[4]王曉明.內窺鏡下行腰椎間盤突出症微創手術48例[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誌,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