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加強三級預防的策略
慢性病要強調以社區,家庭,病人為主的三級預防,也即疾病尚未發生時的一級預防,社區篩查的二級預防和病發後及時規範的治療的三級預防。在疾病尚未發生時,社區的衛生服務機構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促進的教育宣傳,鼓勵人們選擇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危險因素,防患病於未然,減少或者避免患病的發生。以社區為單位,加強普查,篩查,定期地給予身體檢查,盡量做到非傳染性慢性病的早發現,以其盡早的規範治療,減少病發症和致殘的發生,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健康水平。三級預防就是對患者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關的規範化治療和康複訓練,加強對患者心理方麵的教育和幹預,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3強調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慢性病是一種病程長,治愈率低,致殘和死亡率高的疾病,患者需要積極樂觀的心理態度,改變以往患者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的扭曲心理,積極的參與醫生治療,克服所有可能的困難,以其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在增加患者積極心理方麵,社區,家庭要積極改變患者生活環境,創建和諧的社區精神文明,經常開展
針對慢性病患者的有意義活動,鼓勵其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思想上多與其交流溝通,積極傳遞正能量,,緩解患者精神緊張,心理抑鬱等負麵的不良情緒。
2.4建立健全規章製度
強調政府的行為,建立健全非傳染性慢性病的預防和控製相關政策,積極的引入競爭的機製,通過各項政策刺激促進社會的各階級參與慢性病控製,多模式發展完善國家對於非傳染性慢性病的控製機製。並且相關部門要製定相應的法規,為各衛生機構和組織參與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術支持,同時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籌資機製,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經費支撐。
3 總結
非傳染性慢性病是全球範圍內,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具有高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發病潛伏期長,治療周期久,病因複雜,不易治愈等特點。分析發現,非傳染性慢性病與人群的生活方式,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特別是包括飲酒、吸煙、不合理膳食、缺乏體力和精神活動等危險因素,都極大的促使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因此,強調各項政策的製定,加強健康的教育力度,倡導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通過社區家庭各級的衛生服務,切實有效的控製慢性病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紅玲.老年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護理幹預[J].臨床醫藥實踐雜誌,2008,17(11):937-938.
[2]陳賢義.控製慢性非傳染性疾病[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製,2009,6(4):145.
[3]馮潭溪.綜合防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策略與措施探索[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0,2(33):318.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8,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