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治療主動脈夾層的初步探討
臨床經驗
作者:王麗薇
【摘 要】目的:針對主動脈夾層采取內科藥物治療的效果及預後影響進行探討。方法:分析患有主動脈夾層的17例患者的治療情況。結果:根據Miller分型標準,有4例患者為A型病變,占23.53%,13例患者為B型病變,占76.47%;有16例(占94.12%)采用麻醉性止痛劑,其中4例患者(占23.52% )由於疼痛沒有緩解而采用冬眠合劑;有1例患者在急性期死亡(占5.88%),16例存活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4 天。結論:采用積極有效的內科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主動脈夾層病人預後,降低患者死亡率。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內科治療;療效
1 前言
在臨床心血管疾病中,主動脈夾層是一種急重症,尤其是在急性期具有較高的病死率。早期采取適宜的內科治療方法能夠明顯降低患者病死率,為研究主動脈夾層疾病的內科藥物治療療效及預後影響,收集近幾年治療的17例主動脈夾層患者進行詳細分析,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2 資料與方法
2.1 患者資料
收集的17例患者中,有14例男患者,3例那患者,年齡在25-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4歲;有16例患者伴有高血壓病,1例伴有馬凡氏綜合征。17例患者中有14例進行了CT檢查,11例患者進行了胸X線片檢查,7例患者進行了超聲心動圖檢查,5例患者進行了磁共振檢查6 例。根據Debelt分型標準,有1例患者為Ⅰ型(占5.88%),2例患者為Ⅱ型(占11.76%),14例患者為Ⅲ型(占82.36%);1例合並馬凡氏綜合征的患者為Ⅰ型。根據Miller分型標準,有4例患者為A型病變,占23.53%,13例患者為B型病變,占76.47%;有16例患者存在突然撕裂樣劇痛(占94.12%)、1例患者存在昏迷伴脈搏不對稱(占5.88 %), 8例患者存在休克樣表現(占47.06%),1例患者發生一過性暈厥(占5.88%),2例患者伴腹脹、腹痛、便血(占11.76%),2例患者合並主動脈瓣反流(占11.76%)。
2.2 方法
16例(占94.12%)劇痛患者采用麻醉性止痛劑,其中7例患者采用杜冷丁肌肉注射止痛(占43.75%),用量為50-100毫克,平均為64.2毫克。其中有3例患者由於疼痛控製沒有達到理想效果而改用嗎啡。12例患者采用嗎啡靜脈注射止痛(占75%),用法為靜注5毫克/5分鍾,用量10-30毫克,至患者疼痛緩解時平均用量為16.2毫克。由2例患者在4-6小時後疼痛複發需要再次靜注嗎啡,有4例患者(占23.53%)嗎啡用量已達30毫克,但疼痛還是沒有得到緩解,采取冬眠合劑(50毫克氯丙嗦,50毫克異丙嚷,200毫克呱替吒采用50毫升5%葡萄糖液稀釋,糖尿病患者采用50毫升生理鹽水進行稀釋)進行靜脈滴注,開始按照20-25滴/每分鍾速度靜點到患者進入嗜睡狀態,然後5-10滴/每分鍾滴維持患者嗜睡狀態。這4例患者平均年齡為46.5歲,入院時收縮壓在210-270mmHg之間,采用冬眠合劑後血壓下降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