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京市教育行業步入雲端(1 / 2)

南京市教育行業步入雲端

信息化走基層

作者:程彥博

在教育行業信息化較為鬆散的格局下,要真正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更需要強健的根基。而雲計算的理念,非常契合教育行業的信息化需求,借助雲計算,教育機構可以非常快速地實現教育資源的集中和共享共用。近日,《中國計算機報》記者就奔赴南京,了解到了南京市教育雲的規劃、建設和應用情況。

實踐“新三基”

“南京市教育局提出將‘新三基’(基於腦的教育、基於網的教育和基於小班的教育)作為引領南京教育新一輪發展的基礎性戰略加以研究和實踐。特別是基於網的教育,強調借助網絡和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教育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為學習者提供更便捷、更自由、更有效的學習方式,從而推動南京教育在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麵的深刻變革,實現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全麵發展。”南京市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陳平如此告訴記者。

在“新三基”的指導下,南京市教育行業開始研究探索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陳平向記者介紹,在設計之初,南京市教育雲就有明確的設計思路和原則:一是要基於整體的架構進行設計,避免日後出現不同係統之間需要不斷整合的隱患;二是從實用性出發,建成後就能讓教師、學生等終端用戶盡快上手使用;三是後期項目能夠繼承前期的建設成果,讓係統保持良好的可擴展性;四是係統要具備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整體設計、快速部署和應用、彈性擴展,這無疑都是雲計算的優秀特性。“我們選擇采用雲計算的模式來建設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通過搭建基於雲計算架構、集中托管的公共服務平台,區域教育雲打通了各校、各區之間存在的信息孤島,實現了教育資源的集約利用,在為全市所有的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師生、家長、社區用戶群體提供服務的同時,還有效節約了教育信息化硬件資金與人力投入,減少了重複投入造成的浪費。”陳平說。

據了解,南京市教育雲分三期進行建設。目前,一期的教研協作平台和資源平台已經完成研發並開始在南京的四個區縣試運行,預計在年底向全市各個區縣開放使用。目前正在建設和規劃的還有二期的雲服務支撐平台、網絡教學平台以及三期的教師專業發展平台等。“在南京市教育雲的整體架構中,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是整個係統的承上啟下的核心平台,對下實現基礎設施的屏蔽並充分發揮其性能;對上支撐統一門戶、多業務承載和單點登錄、信息標準體係和運營維護體係。”陳平介紹,“我們建設的這些平台實際上都是南京教育雲平台架構中的功能模塊,來實現不同的功能。比如教研協作平台的功能是支持全市中小學教師基於網絡開展教學研究,資源平台則實現了我們對全市教育教學資源的分類管理,並讓全市的終端用戶按照權限能夠把這些資源共享共用起來。”

物理分布邏輯集中

南京市教育雲采用物理分布、邏輯集中的架構,在市、區兩級電化教育館和電化教育中心構建雲基礎設施平台,在各個基礎設施平台獨立的硬件數據中心上部署統一的市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通過網絡互通和雲技術實現IT基礎設施和應用資源的共享,成為一朵統一對外提供服務的雲。它對上可以對接中央、江蘇省的教育資源,對下可以讓學校、教師、學生等用戶通過雲服務的方式直接應用平台提供的服務,形成所謂的“兩級平台五級應用”。

據介紹,跟全市建設一個統一的雲數據中心相比,市、區兩級架構主要有四點好處:一是可以讓南京市電化教育館以及各區電化教育中心的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所有權保持不變;二是分散了用戶的訪問壓力,有效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三是從技術層麵實現了資源的共建共享,而市級雲數據中心為所有區提供統一備份服務,讓總體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四是區級雲數據中心無需按照最大使用量投入硬件,可靈活借用市級雲數據中心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