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永明人壽:打通IT管理最後一道關
信息化走基層
作者:郭濤
一聽說可以采訪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永明人壽)信息技術部總經理施洪琦,記者就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因為記者本人就是光大永明人壽的客戶。
成立於2002年的光大永明人壽最早由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團與中國光大集團聯手組建,並且是中國北方第一家合資壽險公司。2009年,光大集團與永明金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對光大永明人壽進行戰略重組和市場重新定位,現在的光大永明人壽已經變成一家由光大集團控股的企業,資本實力位列國內壽險公司前列,業務發展更上一層樓,其省級分公司從2009年的6家迅速增至19家,業務渠道也從原來的以個險、銀保、團險渠道為主,拓展為全渠道業務,包括綜合金融、團險、電話銷售和網絡銷售等。
公司改製在促進業務發展的同時,也給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的一項迫切任務是,對公司壽險的核心業務係統進行改造,使得原有係統進一步優化和提升,更符合公司新的戰略發展需求。”施洪琦說,“在此過程中,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和保護又是重中之重。”
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與保護
光大永明人壽目前擁有大大小小的業務係統二三十個,將這些分散的係統整合為一個完整的大係統,實現統一管理是其核心戰略。施洪琦表示,如何在係統繁多、人員和管理較分散的情況下,對各係統進行規範化的管理,使之能夠更加高效、集中和統一化是擺在光大永明人壽麵前的一個課題。
最終,光大永明人壽選擇了CommVault公司的一體化管理係統Simpana 9.0,對係統進行整合,改善了過去存在的數據分散、備份軟件種類繁多、不同應用係統使用不同備份軟件進行備份的複雜情況,減少了人工操作,實現了備份方案、策略和標準的統一。施洪琦介紹說,CommVault解決方案帶來的直接益處是將數據管理統一,在提升效率的同時規範員工的操作,使得關鍵業務係統的數據備份覆蓋率達到100%,備份成功率從80%左右提升到99.98%以上。通過統一化的管理,減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和強度,一些邊緣的係統也被納入到統一的數據備份平台中,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都得到了有效保護和管理。
對分散的係統實施統一的數據備份和存儲管理是光大永明人壽的一項基本要求。在這一變化的過程中,IT部門不希望業務部門受到負麵影響。CommVault的軟件就能滿足光大永明人壽的這一要求,在替換其他備份軟件的時候並不需要改變原來的架構,而是可以在多種平台間進行切換,例如要備份某一個係統中的數據,隻需設置一些參數,CommVault的軟件就能把原來係統中的數據按照要求備份過來。
管理人員明顯感覺到,CommVault對係統的支撐能力比以前有很大增強:第一,服務能力得以提升,以前個別係統數據備份和恢複的周期比較長,影響了數據的查詢、統計和使用,而采用CommVault軟件以後,備份和恢複的效率大幅提升,從而保障了業務的順利進行;第二,數據保護能力有所提升,由於備份的成功率大幅提高,基本不會出現數據恢複不成功或無法調取曆史數據的尷尬情況。
采用CommVault軟件對數據管理進行改善隻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光大永明人壽下一步還將持續進行一係列改進,例如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備份和恢複進行區分。“接下來,我們將優化對存儲的管理,將所有非結構化數據逐步納入到以NAS為主體的存儲係統中,然後針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製定不同的策略,比如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歸檔、查找、分析及再利用。”施洪琦補充說,“我們還將基於數據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對在線、近線和離線數據的管理進行細分和梳理,製定不同的管理策略。”
光大永明人壽數據管理的一個總體目標是,利用現有的存儲、備份和恢複技術,將所有數據按照類型、應用場景、生命周期的不同實現按需管理,從而降低整體擁有成本。同時,光大永明人壽還希望進一步縮短數據恢複的RPO和RTO時間,滿足更高等級的災備要求。“我們將數據看作公司的重要資產,從全生命周期的視角去考察它、管理它。出於經濟性方麵的考慮,我們將數據進行分層管理,把高價值的數據存放在高性能的存儲設備上,將低價值的數據放在低性能的存儲設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