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金鳳堅持生態農業永保村民良好適宜生存的金飯碗(2 / 3)

歐書記同柳區長一道去五組,召集了九組、五組一起開動員會,柳區長講道理,舉事實算細賬,有些村民點頭,有些村民還在半信半疑。

歐書記看到村民開會情緒不高,站起來對大家要求。

“各位村民!柳區長說的是實話不是空話,去年柳區長去到廣西楓林村考查了半個月,確實看到他們每戶平均收入超萬元,國家決定在我們村搞生態農業富裕村試點,這是國家的決定,也是縣委縣政府的決定,同意柳區長的指示請舉手!”

九組全體村民都舉手表示同意,而五組有兩戶未舉手。五組一戶穿著補丁上衣的中年婦女叫王文憲的走到歐書記麵前。

“歐書記!我不是不同意你們的指示,我丈夫去世前給我娘兒留下了一筆債,我待著個不滿四歲的小孩過日子,在那裏刨了點沙氹土,增加點糧食,求書記開恩!”

“我不是叫你去挖沙氹,叫你不要再在沙氹裏種糧食,挑挖沙氹另外組裏安排人去做,你生活困難由我鎮上救助。”

五組張組長悄悄地對書記說:“歐書記!我們到外邊去談點事。”

“那就叫大家散會,我們好談事!”

五組張組長宣布散會,人走完後同柳區長歐書記三人論事。

“我們三人幹脆在我家坐一會兒!”

張組長翻舊話:“這個張朝珍是我們張氏遠房妹子,是組上最潑辣的婦女,自扈總覺得自己比世人都能幹,比世人都凶,如果遇到強硬對手,就裝死放騙樣樣都來。”

“我看歐書記是想把今天出現的問題處理完,我發現張朝珍的神情可能會出風頭,使今天會上確定的工作不能順利進行,所以悄悄地對歐書記說把會結束,張朝珍的事,以後在組上解決。”

張組長想卸職:“柳區長、歐書記!我想把組長的事交給張金鳳來幹,金鳳人年輕,懂政策思想正直能為大家辦事,我覺得是很好的人選。”

“那怎麼行呢!”歐書記立刻回答“張金鳳不但要帶領張家槽村富裕起來,

還要帶領整個蒼林鎮都富裕起來,這是縣委縣政府的決定。”

“還要帶領後鄉區八個鄉鎮都富裕起來,這也是縣委縣政府的決定。” 柳區長搶著說“到時候我和歐書記都得回縣上去!”

“關於張組長的接任,我們在《張家槽生態農業科研成果示範基地》實施後,選拔合適的人才來接任。”歐書記回答。

柳區長告訴張組長:“我和歐書記到八組去看開會。”說完兩人去到八組,兩人邊走邊聊。

柳區長告訴歐書記:“張朝珍那老頑固還得要張金鳳那把鑰匙才能打開!”

八組開會等村民到會等了兩個小時,因為牽涉九組二十一戶,牽涉六組董家坪山上八戶,董家坪山上八戶下山到八組單走路要半個小時,開會在八組公房曬壩,方支書主持會議。

“各組村民們!我受蒼林鎮黨委的委托來八組召集六、八、九組《水土流失防治》動員會,今天的會很重要是關係我們村民吃飯問題,更關係到我們子孫的飯碗問題,我宣布開會紀律,凡未到會的罰款2元,會中擅自離開的罰款1元,現在由我們張村助講話。”

張金鳳村助講話:

“廣大村民同誌上午好!在正月初六日上午,村上召開《張家槽村脫貧致富動員大會》我們村民男女老幼都到了會場,前幾天柳區長帶來中科院最近編製的《張家槽生態農業科研成果示範基地實施方案》文件,這文件是經國務院批準的重要文件,其目的是要我們張家槽村廣大村民,在黨的指引下走脫貧致富的道路,讓我們每家每戶都富起來,現在我們村公路修好了,永遠擺脫肩挑背磨的苦行事,電網安裝好了,每家每戶可看電視,知道國家大事,了解黨的政策走脫貧致富的道路,這使我們廣大村民富裕初見成效!”

“前天方支書帶領村委會和各村民組長,對本村春耕生產檢查,發現一個重要問題,水土流失淹沒水田與年俱增,本村五組和八組最嚴重。看不到一條橫山截砂溝,看不到一條擋土埂,看不到一處沉沙氹,每當山洪暴發時,流土沙順小溪直衝易家灣外水稻田。聽上七十歲的老年人說:原來在易家灣山穀底有一座一七分地大沉沙氹,土地承包後本組幾戶村民毀沉沙氹種紅苕和玉米,這樣流土沙就無截止年複一年往灣外水稻田直衝,現已毀水田七畝多,這樣下去水田麵積在逐年遞減,相應水稻種植麵積也在逐年遞減,而我們人的口糧隨之而遞減,以後我們吃飯問題就受到影響,所以防止流沙進入水稻田,是保住我們的飯碗。即刻夏秋雨季快到來,流土沙又無截止地往灣外水稻田直衝,當務之急八組組長張永誌立即帶動全組村民‘退耕還溝,退耕還埂,退耕還氹’。”

“八組的流土沙源有五處,都在易家灣山頂董家坪山,涉及董家坪山上有四、六、九三個組的土地,所以四、六、九三個組要主動的承擔截止流土沙責任:‘退耕還溝,退耕還埂,退耕還氹’。”

“種糧要算細賬,莊稼漢有句老話‘種田一分糧足當種土一分兩年糧’,轉變觀念,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就是保住飯碗,就是每家每戶富裕的基礎!”

“我們執行‘退耕還溝,退耕還埂,退耕還氹’,是恢複農業生態的先行工作,對恢複農業生態還要作進一步的工作,第二步是‘治’就是坡土改梯土,砌石擋土坎,新修橫山截砂溝,新修沉沙氹,山頂綠化固土。設置擋土埂(擋土石坎)適當增設橫山截砂溝、沉沙氹,最大限度控製耕種土不被洪水帶走,土地深加工薄土變厚土。山頂石光頭戴上綠帽子,種植銀杏、油橄欖、臍橙等高經濟果樹。水稻低產田變高產田,推行施用農家肥和綠肥,少用化肥和不用農藥。還要搞農產品加工,搞養殖業,以副養農。三~五年後每戶平均年收入上萬元,使我們的張家槽村成為美麗的生態園,青山綠水,家家戶戶蓋洋房,真是人間大公園!”

這時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全場一遍歡呼

“這下我們不愁缺大米飯了!”

“我們明天就開始修橫山截砂溝、沉沙氹!”

柳區長和歐書記在會場外三十米遠就聽到這熱鬧氣氛,感到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