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2想起,大人們的執著(2 / 2)

對此,另有記者在分別質詢商務部和農業部發言人時,雙方都以“職能調整還在進行中”為由表示沒有更多內容可透露。不過,商務部被傳言的“不舍”,讓此前一些揣測商務部早想卸下“殺豬刀”這一苦差事的業內人士大感意外。

其實很多人知道,職能轉變的難處在於核心的人員編製以及卸權之後放心肉體係建設缺少職能。生豬屠宰管理固然有著一定的風險和壓力,但也恰恰凸顯商務部在豬肉食品加工流通領域行政監管的話語權。一旦抽掉生豬屠宰行業管理職能,商務部的“放心肉”體係建設可以說是失去了最核心的拳頭職能。與此同時,對於商務部具體司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的行政官員而言,職能被拿走之後極有可能意味著沒事幹。在“處處講關係”、“位位都值錢”的官場裏,約定俗成的是“每得到一個位置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得到那個位置就最好不要亂動直到退休”。

於是不難理解,在接到中編辦有關方案之後,商務部相關行政主管人員就開始思考如何將屠宰的行業管理職能留在商務部。據說,某些人甚至提出給總理寫報告的想法。

在調整機構、轉變職能工作中,政府部門常常強調要厘清政府和市場的界線。按照政府部門的說法可以知道:在提出留下屠宰行業管理職能的意見前,商務部應該厘清肉類加工流通管理過程中除了定點屠宰外,還有哪些職能是政府必須管理的、哪些是可以放手的。既然生豬屠宰行業管理職能是屬於商務部的,那麼在調整生豬屠宰行業管理職能的過程中,無論是農業部還是商務部都很應該學會“放權”。

比如在肉類加工流通管理中,除了生豬定點屠宰場的監管外,屠宰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新廠等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扶持升級政策、製定屠宰行業標準等的確都是行業管理內容。如何管、怎麼管,關鍵在於政府部門用什麼手段來管。必要時候,不妨借鑒國際慣例交付行業協會來代理,政府部門大可不必再繼續大包大攬。在我曾經生活的年代,“既做裁判又上場踢球、累得一身臭汗還輸掉比賽”的現象可謂隨處可見。

商務部對豬肉的職能管理除了生豬定點屠宰之外,還有一項是生豬儲備。生豬儲備對穩定生豬價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建立信息貿易平台對解決整個市場養殖和加工業脫節、信息不透明所帶來的需求波動問題有著極大的幫助效果。後者,恰恰是商務部在豬肉食品流通領域大有可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