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點將(3 / 3)

“孤意已決,打算十月初正式北伐,在漫長冬季來臨之前,大軍出塞,北征狄族,遇人則殺,遇草則焚。就算一役滅不了狄族,也要讓他們在寒冬臘月裏凍死、餓死!”帝辛沉聲,大袖一揮,直接經由偏室,離開了勤政殿。

商容張了張嘴,凝視著帝辛離去的背影,滿臉憂慮的歎了口氣。

麵對一個乾綱獨斷的君主,臣子們的勸諫,也隻能讓對方作為一個參考,至於采納不采納,那是君主的事。

北伐政令確立後,滿朝都開始為北伐的事宜忙活起來。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留給朝臣準備的時間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一個月的時間。

治粟內史、郎中令、少府三位公卿,近些日子,也開始頻繁出入鹿台,與帝辛商討北伐事宜。

治粟內史,負責糧食和財政

郎中令,負責君王禁衛,軍事

少府,則專門負責君王的財政。

礙於時間的緊迫感,帝辛的性子雖然越來越變得急躁。

但他也沒有被衝昏頭腦的,變得好高騖遠、窮兵黷武。

帝國的財政,自然不能全部用於北征一事上。

帝辛預估此次北伐,最少也持續一年的時間。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一年半,就可北伐成功。

而若想平滅狄族,非傾全國之力,舉全國之兵不可。

所耗費的錢糧,又是天文數字。

故而,帝辛隻能拿出內庫的一些錢糧,連內務府屆時也要貢獻出一些財物,填補軍用。

錢糧一事解決完畢後,下一步便是調兵遣將了。

帝辛召來了飛廉、孔宣、魯雄等軍中大臣,共同商議。

於兩天後,確立了此番北伐的將領人選:

孔宣、惡來、季康、張山、風林、高明、高覺、晁田、晁雷、餘化龍、張奎、高蘭英、高繼能、徐蓋、土行孫、馬忠……

因為洪錦、陳奇、龍須虎三人,需要坐鎮西南,故不再名單之列。

至於像鄧忠、張節、辛環、陶榮、溫良、馬善之流,在朝歌軍內,尚且隻是一個無名小卒,自然還沒有資格位列名單之選,到時候隻需隨軍出征即可。

“另外……命武成公黃飛虎,點五千家將,隨君伴駕。”帝辛意味深長的說道。

聖旨頒布。

有人歡喜有人愁。

位列名單的,基本上都是參與兩大征的新貴。

隨著《吳庸變法》的推進,所有人都清楚地認識到,像以往肆無忌憚兼並農民土地,壓榨底層民眾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固然,帝辛為了穩住和拉攏朝中的軍方貴族,並沒有像對付其餘領主一樣,將其土地統統收為國有,依照其爵位,獲得成比例的田畝,食邑抽稅。

而是保留了他們的土地,隻是把私田改頭換麵變成了公田,且今後不得再繼續兼並農民的土地,按照每畝地抽取糧稅。

雖然也有些肉痛,但相比那些丟了封地,又丟了田地的領主們,他們也是幸運的,沒有飽受那種切膚之痛。

無非就是手裏沒了兵,腰杆子比之前沒有太硬實了。

但基本的利益,財富等等,都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可即使如此,他們心裏也惴惴不安,因為今上喜怒無常,今個對你笑嘻嘻,明日說不定就翻了臉。

故而,很多舊貴族,為了迎合聖意,討好帝辛,主動地提出,想要參與此次的北伐,捐錢捐物,親率家丁,隨君伴駕。

打算以軍功,鞏固家族的地位,

多在君王眼前露露臉,表現表現,肯定沒什麼壞處。

雖然貴族們的私兵都已經被解散了,但是帝辛還是允許他們圈養少量的家丁,用於看門護院,和巡視自家的田地。

畢竟是軍方貴族,代表的不僅僅是家族的顏麵,還有朝廷的威嚴。

一個堂堂的武侯,家裏麵就隻有幾個丫鬟,三五個老仆,若傳揚出去了,帝辛臉上也無光。

這日,平原伯方醒,便帶著兩名家族子侄,來到宮外,欲要求見帝辛。